标题:
我在部委这十年
[打印本页]
作者:
linda
时间:
2016-4-19 10:59
标题:
我在部委这十年
最近各地公务员考试面试在即,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又来打听考公攻略。虽然近些年公务员的清贫与职业压力使得这一职业褪去了光环,但体制内的占有优势和公共权力的稀缺性,注定这不是一个平静的职场。所以,把自己这十年的经历梳理了一下,希望帮到后来人。
2005年我在武汉大学读硕士,因为导师合作关系在清华大学联合做项目。那年很多高校硕士由三年学制改为两年,两届硕士同年毕业,就业压力空前,一时间找工作氛围颇有点风声鹤唳。三年课程压缩到两年,本来硕士就读得仓皇局促,而当时清华项目是软件研发,为了一个算法熬夜到夜里两点是家常便饭,根本无暇潜心求职。
那几年恰好是应届生考公热潮,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最终录取比例是48:1,而这个数字在2004年仅为15:1。那年一个民委的职位最热门报考人数达到2500:1。犹记得当年整个中央国家机关新任职公务员培训班上,授课老师让最终考取这个职位的同志站起来认识一下,一个满脸涨红的长发女孩捂着脸站起来,千人会场一片唏嘘,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于是本着多个选择也不错的出发点,我也加入了这场考公务员的“集体无意识流”,从招考职位里随便挑了一个专业对口的职位就报上了名。在每天去清华的公交车上看书备考,一个月之后稀里糊涂参加了考试,两个月后发现分数远高于国家录取分数线,以笔试第一名成绩被通知参加面试。
2006年3月接到部委面试通知的时候,我已经签约了一家北京软件外企做研发,月薪7K。对我们当时的信息类毕业生来说,去国家机关做公务员并不是首选,去大公司,尤其是外资、合资企业,更能发挥专业优势,在收入上也有更多的实惠。家人倒是极其赞成女孩子去稳定的国家机关发展,由于我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都是学生干部,父亲一早就为我勾画了仕途发展的美好蓝图,家乡省份的官本位思想浓重,亲戚朋友也个个支持。我这个从小到大的乖乖女,心想着八字还没一撇呢,权当长长见识吧,于是懵懵懂懂参加了面试。一路过关斩将,甚至当时的司长最初笃定要招个男生,但参加考试的女生们实在优秀,不但录用了我,还把排名位列我之后的一个女生介绍去了机关党委。当年没有太多男生愿意进入公务员队伍,而且考试能力不如女生,结果造成了目前部分部委的男女比例失调,这都是后话了。
两个Offer摆在面前,何去何从。我电话咨询了一个本科毕业就进部委的同学,了解到公务员工资4K,但可以享受经济适用房政策,但排队年限未知。我本人当时由于多年做软件搞得蓬头垢面、目光呆滞,联想到女“码农”难免是青春饭,也许做管理越老越吃香呢,再说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了,这回不杀进体制内以后就没机会了,大不了不喜欢我再做回码农呗。当时家里有个长辈经常逢人便夸我是连根儿黄瓜都没送,全凭自己考进了部委。可见大家对考公的误解之深,从十年经历来看部委招考岗位并不存在所谓的“暗箱操作“,所谓那些因人设岗的“萝卜坑“岗位,也是此岗位有人员长期借调,但也必须凭实力说话,和其他候选人共同竞争。于是2006年夏天,交了800块违约金给第一家公司,我成为了一名副科级公务员。
报到时,人事司同志领着我进入三里河那座颇有历史感的老楼,穿过逼仄的楼道,七拐八绕的领我到了办公室,楼门口巨大的牌匾、堆积如山的红头文件堆,老成持重的同事们,时刻提醒着我这是一个“衙门”。后来,我了解到由于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给的硬杠杠是必须分流掉一半人,当时大批70后年轻公务员被分流,去读书去企业或者分流到直属单位,中央国家机关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60后扎堆,70后断档,急需补充80后的新鲜血液。我所在的司是单位最重要的业务司,已经十年没有招考新公务员,只有一位主任科员,剩下全是处级以上领导。我们这批新进公务员收到了空前重视,终于有了小喽啰干活,领导们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入职之初五年是飞速成长的五年。跟着处长从一点一滴学起,学着写“十一五”规划、制定各种意见、实施细则,到了全国20多个省调研基层情况,见到了很多新鲜的人、新鲜的事儿。一个曾经满脑子代码算法的理工科女汉子,逐步打开了视野,目光逐步投向了国家政治体制的运行规则,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律,所在行业的前世今生。这些学生时代很模糊的概念,经过理解加工变成了自己笔下写出的各种报告和规范性文件,以国徽章的形式印发至全国,不能不说那是相当有职业成就感的。
当然,机关也是层级界限分明的,“大官”、“小吏”大不同。一介小吏的我在各种“高大上“工作的同时,也少不了印文件、摆桌签、装信封、跑会签,尤其每次给31个省挨个发传真、催反馈、落实参会名单之类的琐碎事,常常占用了整个白天时间,经常一天忙下来口干舌燥顾不上喝口水,望向窗外才发现华灯初上。所以每当夜深人静,远离白天的纷扰,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码字写稿反倒是最充实的时刻。写完稿子深夜回家,骑着破单车在静谧无人的三里河路上,嘎吱嘎吱穿过钓鱼台银杏林暖黄色的灯影,回到半地下室宿舍吃一碗热泡面的记忆现在想起来依然暖心。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工薪阶层的普通人家姑娘,那时候我是相当满足的。多少年来进京是我的梦想,能进部委工作,制定政策规划,促进行业繁荣,影响到更多人的人生,似乎更是锦上添花。至于80后普遍焦虑的房子票子,虽然彼时蜗居在一个多人拼住的半地下室,但“组织“更是一种无形的坚定存在,那时的我坚信房子会有的,职级也会越来越高的,人生价值终将彰显。
2008年,国家机关开始办科级党校,我有幸在项目启动之初被单位推荐参加学习。来自各个部委选派的优秀青年公务员汇集在一起,我们骄傲地笑称是黄埔X期。不得不说,党校的课程设置是非常开阔眼界的,既有理论又有实操,老师层次也很高。我们在食堂吃饭时都会讨论政策问题,一方面是年轻人好面子好zhuangbility,另一方面家国担当的使命感确实催人奋进,从我们的班训“置任于心、踏棘前行“就可见一斑。一位同学在写参培感受时提到:”如果把当代中国比作一列飞速轰鸣向前的列车,那么科级公务员就是与铁轨猛烈摩擦的车轮,意味着责任担当和攻坚。……有一天我们将在共和国事业舞台上相遇,期待与你披荆斩棘、共同前行。“当时和我同宿舍的教育部等部委的三个女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她们一个去了企业,两个正在地球的另一头长期驻外,只有我还留在部委。再回首,大家都很怀念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许那种想要励精图治、治国安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那一刻埋下了种子。
2011年单位开展副处岗位的竞争上岗。我所在的司没有副处岗,我第一志愿报考了另一个业务司,第二志愿报了局办秘书处。结果总成绩第一名的我本以为高枕无忧去了业务司,没想到最后一刻党组决定安排我去秘书处副处长。人事司怕我有情绪,专门找谈话,给了一个听起来很正当的理由。后来才知道,秘书处岗位太忙故报考人数不多,时任局办主任的Z领导一个没看上。而我在机关一直有文笔好、踏实肯干的口碑,所以Z领导直接找了局长,把我要了过来。后来历经多次干部选拔,我才明白竞争上岗除了打铁还要自身硬之外,组织上并不缺乏所谓的操作空间,是一种人事布局上的重新洗牌。
稍稍烦恼了两天,一想到自己不到30岁已是最年轻的副处长,而且处长兼任一把手秘书无暇顾及处里,我去了算是主持工作,对锻炼能力总是好的,也就调整心态积极赴任了。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四年,因为局办层次更高、接触面更广,在行政运转中最核心,居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位置,所以这也是颇有历练和收获的四年。秘书处是单位的综合办事机构,公文、会务、档案、电子政务、保密、督查、信息公开啥事都管。周围有老同志、转业军人、地方遴选干部、也有刚入职的小年轻,各色人等鱼龙混杂,人员构成不像业务司相对单纯。而旁听党组会、组织大型会议、跟随领导调研等有利于培养内化于心的大局意识,各种突发应急任务塑造了遇事不躲肯担当的作风。特别是经常需要代表部门去协调各方资源,曾让我这种初出茅庐的小字辈犯了难。这时候方才明白统筹协调是一门艺术,前面提到Z领导在退休前,颇为花心思地对我加以提点,有幸遇到了几个好领导,也慢慢领会了其中的精要。四年时间,在局办这个窗口部门,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干成了几件可圈可点的工作,在局内混熟了一帮能够神交的好战友,在系统内树立了有想法、善协调、能成事的好口碑,也结实了一批中办、国办及兄弟部委有理想、肯守望的同路人。
2015年,因为岗位调整,我又重回业务司任处长。回首走过的十年,六年考核优秀、两次记三等功;孕期从未请假、生娃临产前3天还坚持在会务一线,被同事调侃这娃将来自带办会功能;买了一套距离单位40公里的经济适用房,拿着与码农同学税额差不多的工资。写过不计其数的文字,办过不计其数的会议,自认为直接间接地推动了行业发展;当然,面对机关司空见惯的文山会海、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个人升迁与业务能力背离的不公、遭遇与自我价值观不符的各种怪现状,难免也会片刻的意志消沉。但总会打起精神,这无关高尚情操和理想信念,而是源于感情、怯懦和所谓人生的意义。感情在于倾注的年华,曾经如此热爱,注定无法脱身。怯懦源于一种习惯,无论走到哪里,习惯了那个无形的“组织“像大树一样的荫蔽,没了她的肯定,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像个战士一样去战斗。而人生的意义在于身为母亲,总有一天我会坚定地告诉家里那个小男人,妈妈曾经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
作者:
linda
时间:
2016-4-19 11:03
看到正处级领导写的部委十年,感触良多,也写写我的部委十年。准确的来说是11年了,我是04年参加公务员考试,05年入职。04年考试的时候公务员考试在我那个学校还不火,我遭到了很多出国推研和考研同学的冷嘲热讽。本来在那个园子本科就找工作的就是最下等的人。有同学问你为什么考公务员啊,我说我要转户口啊(当时中央公务员对于非京籍也只能应届生考,所以户口通过公务员留京就这么一次机会),同学嘲笑说:等你的北京户口有用的时候我已经在大洋彼岸了,哈哈哈哈(此同学去年回国了,在为没有北京户口而烦恼)。我笔试成绩还可以,进入面试发现男生真少,基本男生录取是1:1,女生是5:1。2005年我考上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公务员开始在我们学校火起来,很多学弟学妹来找我咨询。04~05年感觉真是冰火两重天。
05年8月,送走了所有毕业的同学,我跟来年继续考研的同学一起在学校住了一周,那一周非常想在学校捡垃圾,想对她最后好一次。在一个吉利的日子我来到了三里河某部委。在培训期间因为没有具体岗位,没有岗位工资,我一个月的收入是1500块钱(是全部收入,工资是600,补贴总共900)。培训就不细说了,培训完我被分配到一个业务司局。跟我想象的“官”的生活完全不一样,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干领导交给的活,基本没有任何创造力和决定权。单位给保证一张床,三个人一间,每天洗澡是晚上5点到8点,过点只能脏着。收入不到3000,回老家没人相信,说我人不实在。我不死心还在折腾。由于文字功底还可以,被一个领导看中,让我去办公厅借调。算是进入了部级领导的智囊团队。于是过上了所谓部委核心“官员”的生活。给各省包括副省级市发文件,收文件,给部老大准备讲话材料,用加密内网机给国办中办报政务信息。经常下午4点半国办来一个文,说明天上午把那啥啥情况汇报一下。好吧,又要通宵了,这一夜我的处长能抽掉半条烟,屋子的上半部分都是烟。他的水杯是一杯茶叶,然后往里加水,每次喝不了几口就得加水。我们的办公室每个人都有行军床,就是为了搞通宵的时候撑不住躺会。不过当时年轻,而且觉得终于干了点正事了。一段时间忙完,办公厅领导觉得我不错,给我们司的头说要把我调过去。结果因为办公厅在我以前已经在我们司挖走俩人,我是第三个。于是我司领导大怒,把我叫过去训了一顿。跟我说调动的事情你想都别想。然后命令我们司的综合处长每天给办公厅打一次电话,问借调怎么还不结束。于是我回到了业务司局,那是我最想辞职的一次。我觉得内部调动一下都这么困难还有啥意思啊。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其实挺感谢我司老领导的,因为我真去的话估计就累死在那了。有一次我把我们处长搞了一个通宵的给国办的汇报材料拿给老大签字。因为涉及的情况已经汇报多次了,这次是个汇总,老大的秘书把文件拿进去大概30秒就出来了。我拿回去给处长,处长激动的说:“你看,领导居然一个字都没有改,这是对我们一夜幸苦最大的肯定啊!!!”(我脑门挂汗)。诶,除了“某某指导全国的文件都出自我之手的满足感”外,就是时间精力的巨大投入了。
我后来一直在业务司局干活。第一次出差是工作6年之后。我33了,到现在还是主任科员,今年下半年能有参加竞争副处长的资格,准备接受组织的检阅,嗯!顺便膜拜前面帖子34的正处大姐。要不是习大大去年给大家涨了一点工资,我到手就一直是3000+。我给我们副司长拿过工资条,2008年的时候,他全部到手才5000。我工作几年后,有一个学弟也考上了我们这。他打电话问我工资多少,我如实相告。他说不是吧,我每月给我妈寄的医药费就得2000多,这肯定不够,我能不能跟人事司的领导谈谈薪水或者预支我一些。我说你去问问吧,我反正没听说过能跟国家机关讨价还价的。结果他果然没有出现在报到的队伍里。房子我是靠啃老买的一个小房子。单位本来去年给我分了一个没人要房子(远、贵)。我都签完了,报给国管局,国管局说我级别太低,面积超了,不给我了,我还得继续排队等待。
对于还有弟弟妹妹问要不要进部委,我的答案是要的,因为部委毕竟比较战略,容易让你通过俯视的视角看清很多社会运行的方式。但前提是你还年轻,向前几天那个35博士毕业的哥们就不必再折腾了。在部委里升官的、读书的、外派的、挂职的、写书的、混日子的都有,看你需要什么样的生活。而乘年轻先进部委,边看边了解边选择,边发现自我是挺好的。不要怕丢什么业务技术什么的,除非你励志一辈子搞技术。因为至少在我接触的各个行业的人来说,有过机关特别是部委经历的人,普遍待人、讲话和办事都比较靠谱。待遇之类的问题,看你个人的情况,像那个还要给母亲寄医药费的学弟,也不要来部委硬撑了。特别对于男生,码农等职业是笑的比较早,但在大多数行业里,社会地位、财富、名誉等等的积累就是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你不愿意一辈子当一个公务员,但部委绝对称的上对你有益的人生经历。
部委十年,也许并不如意,但也绝不后悔。
欢迎光临 中神通公司技术论坛 (http://trustcomputing.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