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高干子弟谈体制内人际关系【网摘】
[打印本页]
作者:
linda
时间:
2013-11-13 16:17
标题:
高干子弟谈体制内人际关系【网摘】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体制内外收入待遇差异的帖子,以及大家对体制内外的误解,因此以自身家庭为例介绍一下楼主的真实情况,并可以和网友真诚探讨一些体制内外的问题,勿拍砖,勿人肉。
首先介绍一下自身情况:本人男,80初生人,省级部门公务员,职务正科级。目前月收入到手约4500元,每年十三个月工资,无奖金等福利性收入,但公积金不低,一个月3800元,如果只算到手收入一年6万元,加上公积金一年11万。
注明一下,确实没有奖金等福利,阳光工资后过节连月饼和元宵什么的都没有了。也没有福利分房,分房的事情从99年后就再也没有过了,也没听说其他省直部门有(省部级除外)。
99年前入职的有分房,没分房的有房补,但公积金比我要少一半(其实还是分房合适),现在市里的房价均价超过18000,中心地区近30000元(新房)。
楼主老婆是省级事业单位科员,到手一月约5000元,但年底有2-3万元的奖金,公积金一月4000元。到手收入一年9万元,加上公积金一年14万。
楼主父亲是个副厅级干部,但实权不大,已退休,退休前月工资9000元左右,退休后不到7000元。母亲是重点中学高级教师,早退休,现退休金一月5000元左右。
楼主岳父正厅级垄断行业老总,在职,年收入税后约60万左右。岳母某科研所研究员(副高),年收入约8万元(不算公积金)。
以上是楼主家的基本情况,家里人基本都在体制内,收入尚可,但不像很多网友想的那样。另外因外楼主专业(财经)原因,同学大都在银行、保险、外企等行业(基本无公务员,嫌钱少),现在年收入基本在20万左右,不太好的10万左右,好一些的在4、50万左右,没有太高的。
楼主感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的确发不了财,垄断企业其实是确实最实惠的。年轻人如果是家里比较困难的考公务员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风光,有可能连温饱都有问题,买房就别想了,所以还是希望考公务员的朋友三思(我部门近年来已经辞职好几个了)。
另外因为楼主工作和家庭原因,接触的方方面面人员较多,包括官员(科员至省部级),商人(大的小的),医生、教师、外企、国企等都比较了解,希望大家与我互动,我会尽量与大家真诚沟通,消除大家的误解,共同探讨人生。
所谓背景,就是指背后倚仗的力量。中国确实是一个很讲究背景的国家,体制内外,都有背景,这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关,中国传统上是一个熟人社会,很讲究亲缘、地缘、人缘等多种社会关系,这个东西不止在中国,整个东南亚国家都是如此,其实西方社会也讲究这个,但是不如东方这么明显和突出,这和他们的国际化程度有关。你看日本的家族政治,近年上台的首相等高官,像小泉、安倍等,几乎都是有深厚的家族背景,包括韩国的朴槿惠,泰国的英拉,印度的甘地家族等等。美国也有,如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等等,不过国外管这个叫政治资源,中国一般叫家庭背景。咱这里不谈体制外和国外的背景了,重点说说体制内的,背景这个东西一般分两种,一种叫先天背景,一种叫后天背景,先天背景指的是血缘关系继承的背景,大家很多时候说的背景是先天背景,比如父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资产等和父辈的亲友、战友等的政治社会地位,能够或者可能会给你的入职、晋升、调动、评职称、开展工作等带来便利或优势的资源。这些东西和你自己关系不大,往往是你一生下来就已经确定的,换句话说,这是你长辈通过努力、奋斗、机遇、运气等方面获得的资源,成为你的背景,同人不同命,有的人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有的人生下来就是生活在底层。人生不公平,但你无法左右,李嘉诚的孙子生下来就价值千亿,他的起点是99.9999%的人努力一生也无法到达的终点。
还有一种背景叫后天背景,后天背景就是你自己建立的人际资源,这些包括老师、同学、战友、朋友、领导、甚至爱人、老丈人等等。和先天背景相比,自己的后天背景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营造,和机遇运气,实际在人生过程中,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后天背景比先天背景更重要,一是它是自己可以努力争取的,二是先天背景会随着父辈的老去而淡化和消失,而自己的后天背景可以跟随自己一生甚至成为子孙的先天背景。
所谓背景,其实也就是人脉,中国社会,人脉的重要性无需置疑。事实求是讲,在体制内,在同等条件下,有背景的人比没有背景的人机会更多,更容易出头,背景大的人比背景小的人更有优势,这毫无疑问,但是注意,这是说在同等条件下。那么是不是即便不如别人,有背景的人也会占优势呢,或者说背景多大会有优势呢,还是什么样的背景会有作用呢,或者说,背景为什么会有用,有多大用,怎么用才最有效,没有背景怎么办,是不是没背景就比不过有背景的等等,这些恐怕才是大家最关心的。
背景从你入职之前开始,很多人说没关系考公务员都考不上,是不是这样呢。这个版里很多人都是考上的公务员或者正在考公的路上。说实话,有用,但是不同级次的考试效果差异较大。考部委的国家公务员,竞争过于激烈,舞弊风险太大,而且一般的关系背景解决不了,什么处长司长的基本都是浮云,进了面试再说,到那时候关系背景才有用而且,说句不好听的,真要能千里挑一进了面试,谁也不比谁差,用谁都一样,很多背景小的说不上话,背景大的人也不稀罕去挤哪个门缝,想进体制内,随便找个垄断国企不是更滋润。
省里面也差不多,因为竞争也很激烈,好点岗位几百个人抢一两个名额,进了面试就不简单,而且省一级部门确实比较大,往往面试官都是多个厅局的人员,一般的干部面子没那么大,考官也是临时才分配的,也不知道那个云彩有雨,操作很困难。所以这两级还是比较公正的,我们宿舍的哥们研究生毕业考进的国家大热门部委,他北京连一个亲戚都没有,就是纯考上的。我之前说过,我单位的年轻人也基本上外省市的居多,本地都没有任何关系,有的人自己考上后都觉得很意外。我认识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姑娘,老爹是省国税的局长,不能考国税,就想考地税,国地税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吧。考了两次都没进面试,他老子一点法都没有,后来也不考了,踏实干外企了。
但是到了地市一级就不好说了,现在公务员舞弊曝光出来的基本都是市县里面的,国家和省级的基本没有,所以说省以上的公考,背景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很多人的感受也是如此。为什么地市以下容易出现问题呢,不都是省里统一招考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市以下包括县级,报考的热度比不上省以上,通常一个职位就会降到几十比一,十几比一,甚至县里是几比一,这样子有背景人进入面试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第二个就是到了地市一级,不同部门官员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加,而且官员间亲属、同乡、同学、发小、邻居等关系产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基本上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在地市一级,干到副处级就称得上是有实权的官员了。而且由于地域小,熟人多,本地人也多,交流机会多,整天打头碰脸,开个大会聊天喝茶、会后喝酒打牌,私下里聚餐联谊的机会会大大增加。我了解的一些地级市,基本上几个科处级干部坐在一起吃饭、无论提起那个处级干部,大家都知道,而且都知道他老婆干什么的,兄弟干什么的,孩子在哪上学之类,非常熟悉。县级就更别提了,一个县城基本很多官员都是同学、亲戚、连襟之类的,打断骨头连着筋。
刚才还漏说了一点,地市县的公务员招考虽然由省里统一组织,但是具体用人条件是地方自己提出来的,省组织部人事局人员有限,尤其和地方也不一定很熟,不了解具体情况,所以有些地方报上来的人员报考条件就会存在量身定做的可能,只要不是太离谱,省里一般也不会追究,所以有时一些条件在开始就限制了报考人员的数量,减小了竞争范围。
接着说,就是因为大家都很熟,所以面试放水的可能性就增加了。一般各地市的面试都在地方进行,有的省虽然也派出些人跨市面试什么的,但是主力就是当地的,这些人一个是互相都熟,再有一个因为是小地方,熟人社会,所以很多人之间子女也熟,说句不好听的,都不用打招呼,审计王局长去面试,现场一看,呦,这不是财政局老李家的儿子吗,我和老李一张桌子坐过好几年,小伙子还行,多给三分吧;纪检张书记也去面试,嘿,内个不是计生委刘姐家的丫头吗,和我闺女还是同学,上我家吃过饭,差不多多给两分吧,面试成绩就上去了。不用多,如果你们笔试差三两分,9个面试官有三个多给他打几分,他就很容易把你挤下去。更别说如果有的父母上心操持此事,提前三两个月,攒几次饭局,带上孩子让叔叔大爷、姑姑阿姨们认识认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什么是背景,这就是背景,先天背景在这里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刚才说的只是存在的情况,可不是全部,地市一级的考试本身也很规范,我是只说现实情况就是,这时候背景就会起到作用了。这种情况往往无法避免,难以监督,因为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徇私舞弊,只能说是潜规则范围内的顺水人情,查也没办法查,堵也很难堵。好在现在笔试确实很严格,刷下了很多可能存在的关系户。而且据我了解,很多地方官员的子女往往宁可毕业留在大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回到小城市或者县城进入体制内。所以没背景的同学们还是放心考吧,如果省以上95%是纯粹公平的,市县也会超过70%,而且这种程度的背景支持如果遇上了,那真是投诉无门啊,也没办法,真想考多考一次吧。而且说句实话,长得漂亮、讨喜的人在面试中也有优势,这也是天生的背景优势,这又到哪说理去呢。还是那句话,背景确实存在,人生而不平等。
先说说先天背景,大家主要说的也是这个,后天背景回头慢慢说,其实也很有意思。你考上公务员了,或者进入事业单位了。,咱们再来说说背景的作用。在说背景的作用前,首先先要说明白背景的定义,背景有大有小,有远有近。第一类最近的背景,就是父母,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因为岁数较大,一般人入职的时候都已经退休了,当然常委级的不一定,那属于顶尖了,不多说。即便爷爷是省部级,
70多岁时也已经二线了,中国的社会虽然不一定人走茶凉,但是毕竟已经远离权力核心,影响力下降了,所以主要还是父辈使劲。父母通常还是会疼爱自己的子女的,尤其是现阶段父母如果在体制内通常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你选择了他能使上劲的职业,当然愿意扶自己子女一把,这是人之常情。
第二类背景就是父辈的亲戚或者能将你将子侄看的长辈,比如你的叔叔伯伯、舅舅、姑姑、表叔、表舅等近亲或者父母的关系很密切的同学、战友、同僚、朋友之类的关系。(现今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亲兄弟也闹得很僵,反不如身边的铁哥们关系好的也有),这第二种背景就是关系很密切,也愿意为你出力奔波,除去父子、母女之类最近的关系。
第三类背景就是平时来往较少的远亲,老乡,关系一般的同事、同学、朋友、熟人之类的,这类背景关系的人也会帮你打听消息、出谋划策、能出力的出力,能攒局的攒局,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你解决问题,但不会像前两类背景那么上心去办事,如果有困难就会放弃帮助。
第四种背景就是比较虚无缥缈的关系了,什么同学的同事、亲戚的朋友、熟人的连襟、战友的老乡,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拐弯抹角的朋友。一般这种背景的用处只是用来办一些一次性的事情,还要看这一次性的事情好不好办,办事的人,中间的人靠不靠谱,办事的人心情如何等等,机缘巧合有时也能办成事,这就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或者病急乱投医的类型,很多人上当受骗就是这种关系搞得,很多人虚无缥缈的吹嘘和漫无目的的抱怨也往往是针对这些背景关系办成或没办成事而发。
以上就是从远近不同描述了一下四种背景,其实严格来说后两种基本不能算是背景,因为背景应该是可以倚靠并且持续施加影响的,后两种往往只能叫做用于一次性办事的关系,但是我看帖子里有时很多人把这也看做背景,比如会问我类似“我叔叔的朋友是某单位的三把手,这种背景对于我考公务员有帮助吗?”或者什么“我爸爸战友的老乡是某某区的区长,我在那里工作这背景能帮我提职吗。”之类的问题。所以姑且也算做背景一起谈一谈吧。
四种背景的第一种可以叫血亲背景,就是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一般来说一个人不过三五位。第二种应该叫近亲和哥们背景,就是叔伯姑舅、发小铁磁,一般也不多,十几二十人而已。第三种叫熟人背景,就是一般的熟人朋友、战友、同学、老乡,这种圈子会大一些,大约几十人到上百人也就不少了。第四种就是泛泛的背景了,说它有就有,说他没就没,不好评说。四种背景可利用得越多,效果越小,可用性越差;可利用的越少,效果越好,才真正体现背景的意义。
我感觉在现实中很多人提职慢,不能实现抱负,埋怨社会黑暗是因为他的情商确实欠缺,这些人为数还不少,当然社会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而且有的小环境很差,但这不是大方向,原因是什么,我后面在后天环境中会说。有的人眼里只看到背景,认为有背景就有一切,没背景就没希望。上去的不是有背景就是有钱,要不就是出卖尊严拍马屁,反正就没有正常上升的渠道。其实有的人处理事情能力很差,能把一类的背景用成甚至不如没背景,有的人则很优秀,可以把三、四类的背景建立成二类甚至等同一类的作用,这些属于后天背景的建立,后边会详细说,还是接着按时间顺序说说体制中背景的影响吧。
如果是刚入职的公务员,那么有一二类的背景,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工作地点安排,工作任务安排和系统内工作调动和系统外工作调动的便利。因为大家都刚上班,初始不会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很多部门招人时并没有明确具体分配的岗位和部门,诸位知道,同一个单位,让你去工会工作,后勤管食堂,办公室,一线业务部门,二线辅助部门,发展的空间会有很大差别。对个人素质的提高,晋升的快慢等都有很大影响。
这里面还要说一下背景的意思,在县一级系统,处级就是大背景,科级只能算一般背景;在地市一级系统,厅级算大背景,处级一般背景,科级就不是背景;在省部级系统,副省级以上算大背景,厅级一般背景,处科就不算背景。所谓的“我爸是李刚”真心就是个笑话,一个科级干部子女,算什么官二代,算什么有背景。舆论炒作和民愤效应而已。
公务员体系内目前有明确的回避制度要求,一般来说,如果父亲是国土厅厅长,儿子是不方便在厅内工作的,下属单位应该可以。或者母亲是教育局纪检组长,女儿也不适合在局内工作,但下属高校,中学是可以的。像侄子给叔叔当秘书,外甥给舅舅干司机,在目前体制下都是违规或者说不适合的。国家的规定虽然是近亲属不可以担任直接领导,但是一般领导为了避嫌,即使不是直接领导,也不会安排在一个大楼内办公(也就是同一级机关内),所以在同一个单位内,一类背景基本不会存在。
当然,如果老爹或者叔叔舅舅之类的当市长、省长、书记之类的,只要子侄不在办公厅当秘书,在下面那个区县、部门任职就都不违规。不过由于组织规定一般主要领导异地任职,而且调动比较频繁,家属不一定随迁,所以这种情况也不多。
之前说到了,新入职人员如果有背景,在工作地点安排,工作任务安排和系统内工作调动和系统外工作调动会有便利。但是,大家可不要想得这么简单,绝不是有背景就可以简单完成的。刚才说过了,一般单位不会有一类背景的存在。那么对于招人时候没有明确岗位的情况下,二类背景可以比较方便的在入职培训后将你的工作地点、岗位、等做一些安排变动,三类背景有时也可管上用处。但是一旦到了位,再想变动可就不容易了。很多人不知道,人事工作是每个单位,尤其是体制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党管人事,党管人事,看不明白的多看两遍。一个部门或系统绝大多数是一把手管人事,除去一把手外基本上有发言权的寥寥数人而已。而且有发言权定事情的人不多,但是有发言权反对的人可不少,这里关系其实很微妙。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是一个公务员,学的是计算机,费尽千辛万苦考上了某省教育局的信息处,专业对口,别的处你也考不了。入职干了两年发现这个处没什么意思,权力也不大,晋升空间也小,想去业务处室,去个德育处啊、小教处啊、招生办啊之类的热门处室,看着权力就大,晋升的也快,机会也多。怎么办呢,你总不能主动和处长说,“领导,我觉得咱们处干着真没劲,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也没什么外快,你给我换个部门吧。”
这种属于没事找抽型,谁要这么干过我建议他直接辞职完了,政府机关不适合你,我看社会也不适合你,情商基本为零。
首先,你要想调动,人事处负责管理此事项,没有他们帮忙协调操作,你困难就大了;再次,你想走,人家别人要要你才行,你想去哪个处,人家处长不想要你,一句话就堵上门,处室满编了,或者我们想进个XX专业的,他专业不对口。
然后呢,你们处长还要心甘情愿放人才行,不然的话处长说我这还缺人呢,你调他走我怎么办,谁干活,要不领导再调个人来,先说好,干不了活的可不行。怎么办,你都想走,谁吃饱了撑的想调进来,还要能干活的,能干活的到哪都是主力,谁也不愿意放。
有人说了,那我直接找厅长不得了,一把手发了话,谁不都要听。很多朋友就是这么认为的,以为办事情就这么简单,其实远不是这样。首先,我说过,这种单位一般没有一类背景,那你最多就是二类背景,比如你父亲的同学就是厅长,关系相当不错,他找到厅长要办这个事情,厅长也同意了,想给你办,这只能说他管得人事处这关过了,没问题了。但是两个业务处都不是他管,都有分管领导,那他就要找这两个分管厅长沟通,之前说了,一把手很重要,没他点头这事办不了。但是他点了头,也不一定好办。如果他和两个分管厅长关系融洽还好,恰好分管信息处的副厅长和他不对付,怎么办,他舍了面子张嘴:王厅,你看信息处有个同志换个部门行不行,虽然,王厅当然也给面子:行啊,但是信息处也缺人啊,再调过来一个干活的吧,或者王厅:正好我也有个人,想从XX大学调到局里来,你一块解决了吧。怎么办,你让厅长怎么办。
要不然就是分管信息处的厅长同意了,没意见(当然他还要和处长协商,要不处长将他一军他也为难),但是分管小教处的厅长不对付,张嘴就是:厅长,实在塞不下人了,我连襟的孩子在后勤处一直想进都没给解决,坐都坐不开了,要不你看再给他们间屋子俩孩子一块进吧。你让厅长怎么办。再说一个单位一大,必然要有规矩,不然就乱了,也许厅长前两天开完会刚说过调动的规则,列出多少条,下了个文件。现在就让他自己伸手打自己脸,够多为难。而且很多时候好的单位和部门多少人都眼睛盯着想往里挤,许多人关系都托好了就等开口子,进一个人就要进一批人,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不办都不办,要办都得办,要不就办了一个得罪一批,有的甚至厅长也得罪不起,都是省部级的关系。你想想,内部调动,用到二类背景,而且关系托到一把手,都会有很多难处,何况有时候只是三四类背景,只是找到副厅长,甚至处长,这可不是很简单的事。要促成此事,要形势允许,接收处室强烈要求,分管领导同意,放人处室很大度,分管领导没意见,一把手顺水推舟,人事处积极协调,方可顺利完成。所以背景此物,远不是有了就这么简单成事的。
有人说,一把手不是说了算吗,管谁同意不同意,直接拍不就好了。说这话的人都是想当然,明显没在体制内干过,不了解体制内,也没当过领导。一是很多一把手性格本身并不强势;再或者年轻、资历浅,还不如副手的资格老,强势不起来;还或者他到任时间不长,还处于磨合和建立威信的阶段,不能因此得罪人,撕破脸,不利于今后工作开展。
即便它具备了一切强势的条件,也不应该轻易如此解决问题,现在体制内要想工作开展顺利,位子坐得稳当,保留上升空间其实也不容易,对上级要捧着,对同级要团结着,对下级要连打带哄着,要不然你就很难说是一个合格的一把手,你就会给自己留下隐患和漏洞甚至把柄。有些工作方向的事情可以强势甚至一言堂,毕竟是工作分歧,要有开展的魄力,但是这种私事也强势,就越位越权了,会给人以霸道和不好相处的评价,其实也是不成熟的表现。
刚才说了一个部门内调动的例子,大家就会发现有背景办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还只是部门内调动,如果是跨行业跨部门就更不容易了,当然从强势部门去弱势部门会容易些,但是从弱势部门去强势部门就很难了。有的人可能会说,我看见谁谁谁也调了,或者我就是怎么怎么调的啊,也没那莫难。我告诉大家是的,有时会并不难,为什么呢。我刚才说过,形势比人强,顺水推舟易,缘木求鱼难。有时候各方条件具备,只欠东风,四两也可拨千斤,顺水人情好做,比如某省财政厅教育处的一个主任科员,40左右了,机缘巧合一直提不上去副处,主管副厅长对他印象不错,看他老大不小也挺关心,找了个机会,省教育厅财务处空了个副处的缺,他征求了此哥们意见(当然此哥们也主动提出过要求),直接解决副处调,推荐到教育厅任财务处副处长了。为什么好办呢,顺水推舟而已,省教育厅没有特别一定要提的人选,要一个财政厅的同志过来也便于今后找财政厅要钱,这个理由是可以公开上班子会提出的啊,,财政厅也乐得顺水人情,双方一合力,事情就成了。
送大家几句话吧,体制内适用,体制外其实也适用。
一个是形势比人强,顺水推舟事易成,缘木求鱼事难为。
二是命运很重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没办法,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人事,听天命。
三是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人若心中无底线,做事不求手段,得到的会比失去的多。
与诸君共勉。
给大家谈一谈后天背景的建立吧,其实先天背景的部分并不完整,只是到了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也就是三十岁之后,到了中层阶级后,先天背景相对就会淡化,后天背景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或者说,之前有的先天背景,很多也变成了需要自己维护的关系,与后天努力糅杂在一起。并且较高层次的背景及关系运作更为复杂,往往职业的发展更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也并无特定规律可循。与形势,机会,运气等都有较大关系。所以直接讲一讲后天背景的建立和维护运用,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不一定正确,抛砖引玉罢了,还请大家斧正或互动吧。
开说之前先提一个问题,大家建立并维护后天背景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它的目的,并且预期会给自己带来利益,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凡事莫不如此,我有一个观点,也不知道对不对,就是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也许是物质,也许是精神,但是绝不会让自己一点利益都没有,那这种事就不会做。包括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真的如此吗,也不尽然,他做的事情必然会带给自己满足感,满足自己的一种心理,让自己有成就感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欢愉。所以建立并维护背景的目的是什么就很重要。
我个人认为一般人体制内谋求背景支持(这么说太麻烦,以后就说建立关系吧)主要是两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关系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寻求支持,也就是为了升得更快,能够上到更高的职位。二是通过建立各种关系拓宽自己的人脉,俗话说公门之内好修行,也就是方便自己、家人、朋友等办事吧,毕竟公务员工资又不高,但是办事方便些,通过建立各种关系在孩子上学,家人看病,办个户口,开个证明啊之类的事情上图个便利,毕竟中国是个熟人社会,人头熟了,不仅私事方便,甚至公事也好办,工作都好开展。
那么接下来就进入正题,如何建立自己的关系,尤其是没有先天背景的朋友,如何建立起三、四类关系,并通过努力把三四类关系进展成二类关系甚至达到一类的效果,在自己的事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起到帮助自己的作用呢,这实际已经是人际交往方面的课题了,但是在体制内又和社会上略有不同。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一是自身建设,什么是自身建设呢,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先天关系的人,那么通常任何人都不会对你有先入为主的亲近感,你的社会关系都需要自己努力从头开始建立。你首先要自己有建立社会关系的意愿,并努力付诸实施,这是内因,你一个年轻人,位不高,权不重,没有任何资本和经验,那么别人为什么会主动关注你,并主动寻求和你建立关系并打算给你帮助呢,没道理啊。所以你要自己主动,争取和别人建立关系。
那么接下来就进入正题,如何建立自己的关系,尤其是没有先天背景的朋友,如何建立起三、四类关系,并通过努力把三四类关系进展成二类关系甚至达到一类的效果,在自己的事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起到帮助自己的作用呢,这实际已经是人际交往方面的课题了,但是在体制内又和社会上略有不同。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一是自身建设,什么是自身建设呢,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先天关系的人,那么通常任何人都不会对你有先入为主的亲近感,你的社会关系都需要自己努力从头开始建立。你首先要自己有建立社会关系的意愿,并努力付诸实施,这是内因,你一个年轻人,位不高,权不重,没有任何资本和经验,那么别人为什么会主动关注你,并主动寻求和你建立关系并打算给你帮助呢,没道理啊。所以你要自己主动,争取和别人建立关系。
首先,一个人要想从零开始,从基层开始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你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不要懒,有的人上班到点到,下班就回家,既不愿意和别人多交流,也不愿意提升自己做一些充实自身的事情,通俗点说就是宅男宅女。下班回家上网打游戏,看韩剧美剧,看娱乐节目,然后到点睡觉,都不愿意和别人接触,也不愿意接触新的环境和事务,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连了解都提不起精神,固步自封在自己的个人世界中,除了吃睡就是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你怎么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关系。指望别人上赶着来和你沟通联系吗,你有这个资本吗。所以第一步,别做一个懒散的人,别做一个满于现状的人,别做一个只知道脑子里想象而不付诸行动的人,站起来,走出去,积极的接触别人,和同事,朋友,同学,师长,上级,同僚,甚至是来办事的人沟通和交流,政务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和交流,无论是工作中和同事,兄弟部门,还是对外和群众、办事人员。我从未见过一个沉默寡言,性情冷漠,闷声闷气,死气沉沉的中层干部,高级干部就不说了,有时候是地位太高导致了亲和力欠缺,但他们在年轻时绝不是这样的。这无论在体制内外都是如此。
有的人说,我天性就是如此,就是宅,就不愿意搭理别人,就不愿意上赶着和别人聊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觉得那样丢人,跌份,怎么办。我想说的是,不是要你上赶着巴结别人,而是希望你能改变自己,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热情、乐观、开朗的人。一个这样的人身上充满了正能量,别人也会愿意和你接触,尤其是新入职的的年轻人,你没有任何资本孤高、倨傲,也不要考虑什么丢人不丢人的,没人会太在意你,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你什么也不是,就是一个新人。还有很多考到外地的人,当地就没什么社会关系,你就要更快地和其他人接触,融入当地的社会和圈子。我以前说过,年轻人,嘴甜点,眼尖点,腿勤点。说话好听点,别总抬杠,眼神活分点,有点眼力见,帮领导开个门,到个水,拎个包,帮同事搬个东西,跑跑腿,不丢人,这是正常的人情往来,不是拍马屁,别太过了就行。尊敬领导和长者是东方文化的传统,不管是体制内外都如此,要是在日本韩国,这个更厉害。换位思考一下,你要是领导或者老同志,喜欢什么样的新人。别总偷懒耍滑耍小聪明,谁都不是傻子,谁都喜欢热情勤快上进的人,你要是能得到领导、老同志这孩子懂事、实在的评价,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人都是有感情的,对你的评价好了,印象好了,以后有什么好事情,或者评比、推荐什么的,同样条件下肯定先想到你。整天一副苦瓜脸,懒懒散散的,谁都支使不动你,谁会喜欢呢。
我想说的就是,年轻人要积极一些,尽可能的融入到身边环境中去,多结识一些人。同事约你打羽毛球,约你唱歌,约你吃饭,去啊。你说我不会唱歌,也不会打球,怎么办,没关系,学就好了,关键是参与,反正你事情一般也不多,不要宅在家里,另外不要搞小圈子,就和几个人交往,尽量多的参与活动。有的时候领导或老同志会叫上一些新人去参与宴请啊,陪客吃饭之类的活动,去啊,又不用你花钱,有时候还会有他们的朋友,同学之类的,约你就是喜欢和你交往,愿意带你玩,你会觉得有时候都是不认识的人,多尴尬啊。记住,没什么尴尬的,人家叫你无非就是凑个人气,会玩就一起玩,能喝就多喝点,不会玩就学,不能喝就少喝,别失态就好。不熟的人越多,你就越有机会多认识些人,在你圈子太窄的情况下,第一步就是多认识人,多个朋友多条路。
接下来想和大家说的是,一定要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这个素质是综合性的,提高素质对自己是终身受益的。有的朋友说,提高素质有什么用,到时候提拔还不是看谁有关系,看谁会拍马屁。错,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升官,一个人,一定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在这个社会中不被淘汰。你在体制内,有关系更有能力,不提你提谁,提了你,谁都没话说;你没有关系,更要有能力,没背景,没能力,你还想提职,想发展,做梦吧;光有关系没有能力,领导提你要冒很大风险,一方面是你不胜任工作,可能会捅娄子,另一方面群众的舆论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他要斟酌考虑的。退一步说,即便你所处的环境真的很糟糕,没背景就是出不了头,那么你有本事在,至少还有更多选择,你可以不和他们玩了,可以争取考到更高的岗位上,也可以跳出体制,有本事的人,到哪都饿不死,都会有发展。很多人抱怨提不上去,挣得少,却又不能走,不愿走,就是因为他的能力退化了,自身没有可以跳出的资本了,自己把自己荒废了,只能混吃等死。所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会给自己更多的选择,你会有机会拥有更广阔的人生。不要懒,努力学习吧。
一个人的素质能力主要是三方面的。第一是体制内需要的通用能力,这个能力也是三方面的,哪三方面呢。办文,办会,办事。办文就是写文字材料的能力,这个文字材料包括平时的汇报,调研,工作计划,总结,年度工作要点,领导讲话,单位专项材料、法规制度等,写材料是很累很苦很熬人的。干活的好找,笔杆子难求。你注意看一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XX大的领导讲话,全局性的方向性的文件等等,绝对水平超高,每一句话,一个字,都是反复推敲的,那都是一群最高级笔杆子花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写成的。一般来说,一级笔杆子有一级的水平,中央的,省级的,市级的,县级的都不同,所以你如果文件写得好,也是向上发展的一个好途径,你写的好,自然有人会要你,不过,真的很累。当然,如果你没有这个水平也没关系,一般来说,至少平时的调研材料,工作计划,总结、专项材料能够合格也就够了。但实际上我见过很多人,尤其是基层的同志,连勉强合格都做不到(没有贬低的意思,可能确实写的太少),所以年轻人多写多练,多用点心,对你自己有好处。这也是进入领导视线或者上调领导身边的一个捷径。
办会也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这个实际包括策划,布展,协调,接待,车辆调度,议程安排,行程安排、安全保卫、人员调度、座次、餐饮规格、突发应急处理、物资保障、人员培训等多方面能力,能办好一个会其实很不容易。大的会比如奥运会、世博会、春晚,广交会,商贸节,旅游节等都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很考验一个人的全面能力。像奥运会简直就是举全国之力,几十万人参与的庞然大物,其实真正会期不过两三周而已,有的会只有一天,但是要准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办会能力既考验人,又锻炼人,楼主曾经参与搞过一个大型演出,需要协调的资源包括省电视台,电台,专业艺术团体,演出公司,政府礼堂,交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说实话干完这个事楼主觉得自己干个助理导演或者制片都可以将就了。会务办的好,能锻炼一个人的协调,组织能力,和谨慎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很必要的。
体制内三项能力最后一项就是办事的能力,这个能力其实范围和含义很广,一部分是办公事的能力,也就是说领导交给你一个任务,你能不能按领导的要求,急事,快速,圆满的完成他,如果能超出领导和其他人的预期,必然更加给你加分。这种事可能很多样化,有可能是调研,有可能是协调,有可能是应急处理,有可能是检查,有可能是执法,有可能是接待,有可能是某项新工作的开拓开展,有可能是对上级的汇报,不一一列举,这个怎么做不好说,作为新人的你就是应该多积累,多锻炼,多思考,多用心,多请教,多总结经验。但有几个原则,第一要务是在规则内办事,现在越来越讲法治政府,自己违了法,极大隐患,有可能黑锅就背定了。第二要务是不求有功,先求无过,作为一个低级工作人员,千万不要激进、冒进,不然除了篓子你自己无法收拾的。第三要务是领会领导意图,事情的轻重缓急一定分清,分不清怎么办,请示汇报,多请示汇报绝不会错,切记切记。
对了,办事能力里还有一项是办私事的能力,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既有领导交办的私事,也有自己的私事,同事朋友的私事,这个和工作关系不大,但是却很能影响别人对你的印象,这个东西我先不多说,后面慢慢说。先说一个原则,就是公事公办,私事私办,但是可以通过公事认识人,通过私事处交情,尽量不要私事公办,公事私办。
一个人的三种能力第二种就是业务能力,你的业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单位,或者行业内的地位,这也是领导很看重的能力,你所学的专业和你干的专业不一定会对口,但是一般单位都会有业务处室,你如果在业务处室,就一定要认真学习业务,业务都不懂不精,怎么可能干的好工作,业务精通就是要对你从事的业务相关的法规,政策,制度仔细研究,认真牢记,善于思考,融会贯通,本职工作都干不好,又没有背景,怎么可能受到重用,领导怎么会把重要工作交给你,没工作干,拿什么出成绩。干审计、就要做到审计专家;干税务,就要成为税务专家;干司法,就要成为法律专家;干刑侦,就要成为刑侦专家,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你的领域内,别人一想到问题就咨询你,别人有不明白的就要问你,领导也必然会倚重你,你才不是可有可无的人。记住,一定要争取成为领域内的专家,这并不难,我记得有一个文章说过一项工作只要你投入一万小时,你一定会从一个新丁变成专家。这大概要十年。如果你在一个岗位干了十年,也就是你三十岁左右还不能成为自己岗位上的专家,自己反省一下吧,是不是太没用心,太懒惰了。
一个人的三种能力第三种就是专业能力,这个意思是指如果你在体制内从事的并不是所学专业,那么你自己的本科或研究生所学的专业最好不要轻易就丢在脑后,如果有机会,还是尽量能够时常温习或者学习发展,这个是说如果你真不想在体制内干了,也还有一技之长,出去不会饿死,而且你学了好多年,如果全扔了,也未免有些可惜,体制内应该还是可以考一些专业职称的,比如经济类可以考经济师,会计师,注会之类的,司法类可以考律考啊,工科类可以考工程师之类的,作为自己的另一个资本和后路吧,不过说实话这和体制内的发展关系不太大,看个人自己的时间和经历吧。
关于能力最后说一项提高自己综合能力,性格,气质方面的建议,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强大心灵,坚定信念,提高修养,增强谈吐,知识渊博的人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尽量不要碎片化的阅读,耐下心来读一些优秀的书籍。人文社科类的可以长见识、拓视野,国内外历史类的可以明智、认识世界,科普类的可以使自己增加常识、认识世界,金融经济类的可以跟上时代、增加谈资、清醒头脑,好小说可以净化心灵,增强情趣。多读书还可以塑造自己的人格性格,强化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文正公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多读书吧,朋友们,这会让你受用终生。
自身积极主动了,自己素质能力提高了,来干了几年工作,你已经不是一个新人了,有可能有的人已经是个副科、科级小领导了。你身边的圈子也拓展了,熟人越来越多了,有了一定的社会资源。接下来应该干什么呢,要学会整合和筛选你的社会资源。
为什么要整合和筛选你的社会资源呢,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度的,不要把有限时间和精力花到无限的应酬和交际上,应酬和交际是维护社会资源所必要的,但超过了限度就会把你的时间挤占掉。我之前说过,你要花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专业能力,还要有时间看看书。这已经要花时间了,而且一个正常人还要有时间放松休闲,照顾老人,陪伴家人,这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时间和精力一定要分配好。
而且如果初期你为了扩大人脉,广泛交际的话,可能会有很多庞杂的社会关系一下子涌进来,这里会有对你健康的资源,也会有对你起到负面作用的资源,毕竟什么人都有,交到好朋友固然可喜,误交损友也是有可能的。所以不管是因为时间精力有限考虑,还是个人健康发展考虑,都要有所筛选,不然你会在社会关系上不堪重负,轻重不分,搞得自己焦头烂额。
楼主说的确实很到位,但个人感觉受众面太小,看的进的太少,看的进又做的到的更少。基层人员个人感觉基本就是两个极端,要么一进来就很积极努力,迷茫期很短,无论是做工作还是搞交际,这种很少,而且主要都是有关系,而且是很近的亲戚为官的,其实官二代自己优秀的确实起点不一样,一个是教育一个是人脉;要么就是一进去很长的迷茫期,努力了看不到成效,和同龄人比较的失落,安逸生活的消磨,最终颓废得过且过。而局外......
-----------------------------
谢谢支持,阁下是明白人。世人皆看成功者光环耀眼,其实说穿了不过是法术高超而已,何为法术,法乃是本,术乃是末。只是大多数人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根本的法丢了,术再高超,雕虫小技尔。我说的都是干货,是法,一法通,万法通,法通术自成。现在是以本为主。可是大家反而对术更感兴趣,例子我会举,都是法通了之后的术。后面会有很多例子,增加大家阅读兴趣呗,只是希望大家分清根本,不要痴迷于术。成功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明白何为成功,就易,不明白就难。话也只能至此了,理解的能理解,不理解的没办法。
一个人身边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脉资源,作为体制内的人,应该尽量让身边的圈子多样化,而不是固定化或者狭窄化。有的人貌似朋友很多,结果一看都是同学,或都是同事,或都是有同一爱好的朋友。这样的话,只能说你的朋友不少,圈子太窄。无论对你事业发展还是办私事都不是很有利。所以说这种情况要继续拓展,并将原有关系进行梳理。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很好交往,又是本地土著,年纪不大、职位不高,关系庞杂,整天吃不完的饭局,推不清的聚会,一场接一场的应酬。一周外面八顿酒,一天晚上赶仨场,吃完饭就Ktv,唱完歌又捏脚洗桑拿,和他一起吃饭就不会冷场,上至政治局,下到居委会,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没有他不知道的事。黑白两道,三教九流,到哪儿都有熟人,什么事都敢应承,人也确实不错,挺够意思,只要找到他,谁的忙都帮,江湖救急,及时雨一般。这种人怎么样,不错,挺好,楼主也有这样的朋友。
在社会上,这种人很吃得开,也挺受欢迎,很多人(无论是体制内外),对这种状态还挺羡慕或向往,认为做到这样就是成功人士了,就是有本事的人了。这么说对吗,也对也不对,有的朋友若是有此志向,我也赞同,因为这种状态既满足了自己的社交欲和面子,也挺能给自己、家人、朋友带来实惠,除了可能陪老婆孩子的时间少点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外,也没什么不好。而且如果人品不差,不整天瞎吹嘘的话,也是很可交的朋友。但是,注意这个但是,这种状态一般情况下对仕途并不是有很大帮助,反而会扯你自己的后腿,在省一级这种人最理想止步于副厅,以副处级居多。在市一级,通常止步于副处,以科级副科级居多。再能向上发展的可能基本不存在。为什么,因为应酬牵扯的精力太多,干事情的精力就没了,而且朋友太庞杂,良莠不齐,声色犬马,容易给上级和组织部门留下不好的印象。同时容易牵扯进很多莫名奇妙的事情之中去,留下太多漏洞和首尾。如果朋友你的志不止于厅处级,尽量避免成为这样的人,你就要认真筛选一下你的社会关系。当然,你不是这样的性格和作风的话,倒也很有必要保留或争取结识一两个这种朋友,对生活很有帮助。
那么应该如何筛选你的社会关系呢。第一点,找出社会关系中的冗余,进行淡化。第二点,找出社会关系中的短板,进行补齐。何为冗余,这个很简单,身边有没有充满负能量的人,天天不求进取,好吃懒做,道德品质恶略,人品极差,无德不孝,见利忘义,两面三刀,抱怨不停,占小便宜,气人有笑人无。等等等等,不用全占,全占的人基本就是完人(快完了的人),占到其中两项以上,或者重要原则一项的,把他从身边赶开,或者远离他们。
还有就是控制自己和部分圈子朋友过密的交往,有些朋友人倒是不错,就是太爱玩,一群一伙的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会挤占了你过多的时间,比如今天一起吃个饭,明天又约着唱个歌,过两天打台球、打麻将。这种可能是你的老同学,或者玩得到一起的同事啊,年轻人啊之类的,你会很舒服,很享受。但你这种状态基本就是大学舍友的节奏。对你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并无太大帮助。必要的放松休闲固然不可缺,但是过于放松则是勤奋和发展的大敌。你要做的是控制这种过多的同质圈子的过密交往,把时间节省下来做更重要的事,维护更广阔范围和深度的圈子。
当然,人各有志,这种放松休闲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多人喜欢的,如果你并不过于追求事业的发展,想做一个轻松快乐的人,在生活稳定,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快乐成功的人生。我其实也挺欣赏和向往这种生活的。之所以解释一下,想说明这绝不是不成功的人生,只是是因为很多人在问,如何在体制内发展,有前途,而且是没有背景的情况下如何发展。那我只能告诉你,你要舍弃一些东西。
筛选整合资源后,你可能会筛下去一些资源,那么有人会问了,我现有的的资源到底够不够呢,还缺什么吗,为什么感觉还是没有人脉呢。我告诉大家,自身具备先天背景的就不说了,没有先天背景的认真听好。背景资源这东西,后天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维护起来也很费时间精力和技巧,所以要有长线投资的心态和长期建立维护的心理准备。只有长期工作做好了,才能从一穷二白变成左右逢源,从没有关系到有三、四类关系,然后逐渐发展成二类,甚至堪比一类的关系。
正常说,作为一个工作了五六年到十余年左右的小干部,靠自己的努力和交际,身边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和圈子比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和生活呢:我归纳了几条,不知全不全,如果是本地人或附近城市人的话,应该有一个是中学同学圈,一个是大学同学圈。这两个圈子应该说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发小圈,你的一辈子的互相扶助的朋友,或者平时放松娱乐的朋友,基本会从这两个圈子中产生。当然这种圈子还包括战友圈。还有一个是同事圈,这个同事圈最好不是你办公室的同事,应该是你的大系统里的圈子,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反而不要太亲近。体制内还应该有一些小圈子,就是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和你脾气相投,年龄相近的有发展潜力的人,这些可以个别交往,也可以三五成群作为比较亲密的小团体。还有就是要有系统内的领导朋友(不包括自己的直接领导,这个后面说),就是其他部门的年长一些的领导。最好还能有其他系统里比你略高一到两级,愿意带你活动的年长些的领导。这两种关系不是一般的朋友,是你要亦师亦友去维护的关系。
之前说的是你应该拥有的几类圈子资源,同时以上朋友圈子里还应该拥有以下几类人,一是具备主流专业知识的人士,比如教师,教授,医生,律师、文艺工作者等,他们会给你在某些时候带来专业的指导和资源,给你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帮助,这我想大家都明白;一类是我之前说过的万金油式的朋友,他们的圈子极为广泛,在你有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时往往他们会给你带来一些三、四类的关系,至少能有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有就是系统内比较不错的朋友,有时候会给你一些非常有用的资讯和消息。当然,这都是相互的,你也应该尽力去给你的朋友提供帮助,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那么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自己身边,圈子是太大还是大小,各类朋友是太多还是不足,认真筛选和补足吧,形成自身和谐顺畅,优质可靠的人脉资源吧。
在北京帮孩子安排个好学校其实不是一般公务员可以解决的,北京号称厅级满街走,处长不如狗。但好学校可是极少的。一般的厅级干部好学校根本就不理你。
之前说了一个体制内工作了几年的人应该具备的几类资源,那么拥有这几类资源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呢,对我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需求有什么帮助呢,详细说一说。你的中学大学好友应该是你可以相交一生的朋友,往下发展,他们都是你和你的后代的的天生二类资源。一方面会是你生活中放松休闲的朋友,一方面会是你今后事业发展的互助者和生活需要资源的共享者,如在在同行业内或同体制内则互相帮扶,携手共进,不在同行业内则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当然,我说的都不是一般的同学,是你同学中的真正好友知己。而同学好友中互相帮助,互相影响,携手共进,共同创业的现实例子也很多,国内的象新东方三驾马车,某大学某级著名的部长宿舍等(我记不太清了),国外的雅虎创始人,脸书创始人团队都是如此。如果你的同学好友中某些人是土豪或官二代,他们的有些资源也许对你在某些关键节点起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那么身边的专业人士的作用就不说了,主要是提供他所在行业的专业性的指点和帮助,而且你身边朋友的专业资源也会拓展你的人脉,增加你的交际圈子,开拓你的视野,丰富你的知识,发现很多机会。
我曾经前两年有过一个想法,因为身边各行各业的朋友很多,同学从事各行业的也比较杂,但是大家见面聚会无非就是喝酒打牌唱歌足疗之类的,时间长了没意思,也没什么营养。我就想定期组织一个小型的聚会,以互相比较熟的同学朋友为主,人数以六七人为基础。每个月花半天时间,不做无聊的事情,找一个地方。
茶馆、咖啡厅,朋友自己的公司,或者谁家的大客厅均可。做一个小型的论坛,由一位朋友就自己的专业方面进行主讲,其余人在轻松的氛围下倾听并互动。比如可以让医生朋友给大家讲一下养生保健,就医指南,老人照料,儿童常见病处理等;律师朋友讲一下法律常识,日常法律注意事项;搞金融的讲讲投资理财;搞保险的讲讲保险常识,如何理赔;教师讲讲教育孩子,学校选择;交管局的讲讲交通法规,事故处理;搞建筑的讲讲买房置业,装修事项;搞艺术的讲讲文艺欣赏,孩子练琴;搞体育的讲讲锻炼健身;公务员讲讲如何和政府打交道,如何办事;做生意的讲讲生意经,如何侃价;搞导游的讲讲如何自助游,如何避免旅游陷阱,前提是讲的人要诚恳实。在这样的活动既不花什么钱,又有意义,对大家日常生活也有帮助。而且互通有无。每个人也可以带自己的朋友来,也可以邀请有专业知识的朋友来讲。也可以扩大交际圈子。完事大家吃个饭,促进一下感情,多交几个朋友。一月一次,也不太频繁。
说一个通天的背景的事吧,就是十年前,有一个小朋友,他爷爷辈和前前任中央太上关系相当不一般,电话可以直接打进中南海的,每年此太上都会有若干电话直接互通问候,现在也是如此。此小朋友学习不好,中专毕业后通过关系找了个省会的事业单位,但是是合同工,不在编。家长也很着急,五年前奶奶病故,此太上特意打电话问候爷爷,问有什么事需要帮助,爷爷说老伴一直惦记孙子的工作,看能不能给解决个公务员。太上的秘书直接联系的省委书记,但是因为公务员逢进必考,他的学历等等全不合格,实在不好操作,最后也不过就是转成了事业编,也没解决公务员。
此事我绝非道听途说,我在此小朋友爷爷家看过太上的亲笔吊唁信。
欢迎光临 中神通公司技术论坛 (http://trustcomputing.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