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程辉:创造云计算的第四种商业模式 [打印本页]

作者: linda    时间: 2015-11-29 01:18     标题: 程辉:创造云计算的第四种商业模式

Michel| 2015.04.29
本文转自CloudTechTime,作者宁川,编者在此深表感谢!
2014年1月1日上午,程辉把共同创业的20余小伙伴聚集到由小区民居三室一厅改成的办公室。他静静的开场:“我们创业失败了”。这时距离公司成立仅仅8个月。程辉接下来一个小时分享了对未来方向的想法,然后说“我们开始第二次创业”。现场从头到尾除了程辉再无一人说话。程辉坚持发工资,只有资金补上前的最后一个月工资打了个折。就在资金链要断的时候,新的投资进来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UnitedStack。


1987年出生的程辉是湖北人,个子不高的他天生就有一股子韧性。程辉是开源云项目OpenStack最早的实践者、OpenStack基金会董事、中国OpenStack领域最活跃的布道者。2009年,程辉在新浪参与了国内第一个商用云平台SAE(Sina APP Engine,新浪应用服务引擎)的技术及运维。同时,他还在新浪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专业的OpenStack团队,上线了国内第一个OpenStack云服务。2013年2月,程辉离开新浪,创立了UnitedStack,这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OpenStack开源云计算创业公司,也运营着中国第一家OpenStack公有云。
如果不知道OpenStack的话,简单来说,OpenStack就是云时代的Linux。OpenStack为开源爱好者提供了一整套自由代码,可实现几乎所有类型的云环境,其目标是提供实施简单、可大规模扩展、丰富而标准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就像Linux一样,为OpenStack找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是最大的挑战,而程辉却“偏向虎山行”。在经历了近一年创业的失败后,程辉为OpenStack的商业化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即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之外,开辟了第条道路。这第四条道路,可以说是“剑走偏锋”,却恰恰击中了企业用户的痛点。
第四条路:
工业化生产和部署企业云
程辉经过了一年创业的失败,冥思苦想出的方向被称之为:托管云(Managed Private Cloud)。所谓“托管云”,就是UnitedStack生产出标准化的企业云,然后把这套标准化的企业云复制到企业的数据中心里,根据企业的需求配置好后,企业可获得整个源代码。企业可以选择把源代码部署到自己的数据中心或商用公有云数据中心,然后委托UnitedStack进行运维和管理,这是一条工业化生产和部署企业云的道路。
这第四条道路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既可以是公有云也可以是私有云或混合云,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拥有企业云的全部知识产权,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而能出现这样的第四条道路,完全是因为UnitedStack提供的企业云是基于开源的OpenStack,所有的代码都是公开的,对企业来说就获得了对云计算底层代码的全透明可视性。
企业对于云计算最大的担忧就是黑匣子,采用了云计算的模式后,企业仅仅能看到一个浏览器,其余的全部被隐藏在浏览器的后面。这样固然能大幅简化IT管理,但对企业来说却缺乏透明度和安全感。而所有的商用云计算厂商都不会向企业公开源代码,这就跟传统软件企业不会把源代码给用户一样。基于OpenStack的UnitedStack恰恰相反,正因为开源的基因,所以它能把源代码交给用户,反过来收取运维的费用作为盈利方式。正所谓“不在一招一式、意在整个武林”。
程辉说,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企业越来越需要互联网化的数据中心。随着“互联网+”的推进,传统企业需要大步转型,而转型的思路之一就是业务的互联网化或电商化。相应的,企业的数据中心也需要互联网化。过去,企业数据中心的网络、计算和存储等功能都是与独立的服务器绑定,不同的服务器承担不同的功能,即便服务器的利率低也不会把服务器的资源共享给其它的功能。而互联网化的数据中心,则把网络、计算和存储等功能从绑定的服务器中剥离出来形成中间层,再把底层的服务器组成一个硬件的资源池,这样就能最大化的利用硬件的资源、大幅降低成本。
此外,公有云与私有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也是数据中心互联网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程辉说,“把防火墙打开,私有云就变成了公有云”。这一方面是因为公有云与私有云的技术与架构越来越趋同,在管理和运维方面也越来越相似;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互联网+”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单个的企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大产业互联网中一员,企业边界在消失,企业需要打开内部的资源与整个产业互联网进行对接,特别是电商或互联网业务,而在对接的过程中就需要把企业的私有云变成公有云。
相信未来:
坚信开源理念
程辉对OpenStack开源云有着深深的信念。实际上OpenStack在2010年7月才正式推出了第一个版本,而程辉带着几个实习生在2009年底的时候就基于OpenStack的思路搭出了新浪的第一代IaaS平台,而当时程辉自己也只是个普通工程师。
OpenStack是一个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并发起的,以Apache许可证授权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项目。在2010年7月份NASA和Rackspace公司将OpenStack开源时,获得了25个企业和组织的支持。开源一年后,OpenStack就从42个组织成员和95个开发者增长到80个组织成员和1200个开发者及217个注册贡献者。得益于OpenStack的开放性,几乎所有的硬件厂商都在尝试往OpenStack加入对自己存储或网络硬件的支持, OpenStack能支持所有的 x86架构服务器。
根据2014年底OpenStack基金会对全球OpenStack市场的调查,OpenStack是目前拥有最多传统IT巨头支持的云架构开源项目,如IBM、HP、Cisco等,它也是全球最主流的开源公司如RedHat、RackSpace、Marantis等的选择。由于彻底的开源性,OpenStack得到了几乎所有硬件厂商的支持。OpenStack在传统行业的渗透已经呈现规模化趋势,在制造业、能源、零售、医疗、交通、保险、媒体等行业长势喜人,尤其在电信行业的云部署中由6%上升至10%,在传统的金融行业也取得突破性发展,占比由0.25%上升到 2%。
然而,作为一个开源项目,其前进道路注定不是一番风顺。最简单的道理,互联网的创新性商业模式就是“免费”,而很多传统厂商都不知道该怎么玩转“免费”的游戏,于是就出现了拉锯战。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Citrix曾于2012年的时候退出了OpenStack自建了CloudStack,但却于最近重新加入了OpenStack,这一方面是因为OpenStack自身技术的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了OpenStack阵营形成了强大的生态系统。
可以说OpenStack的发展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而当这个火焰非常弱小的时候,能坚定站到火焰旁边的人一定要有强大的信念。OpenStack项目最开始的想法是要与亚马逊云AWS对抗,通过开源的方式打破亚马逊云的市场垄断。在整个OpenStack的发展过程中,都是由一批坚定的相信自由软件的人在推动着进程,程辉就是其中的一个。基于OpenStack的UnitedStack仍是一个发展中的系统,除了主要的基本功能外,差异化的功能则需要依靠开源社区里的生态系统提供,这也是程辉到现在都非常热衷于参与社区活动的原因。以UnitedStack托管云为例,其运维是以自动化的方式和远程的方式完成的,为了实现自动化的运维与管理,UnitedStack设计了一个自动运维管理工具,而这个工具里带有的专家知识库和管理工具库则由OpenStack社区的成员贡献而成。
如今的程辉在忙碌业务之余,经常参加OpenStack的社区活动,积极传播和贡献着OpenStack的知识与实战经验,更多的时候他不是讲自己的公司业务,而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讲OpenStack的开源精神与框架,在充当着一个讲师的角色。在接受记者访谈的时候,尽管劳碌了一天没顾得上吃饭的程辉,一谈起OpenStack来就立刻来了精神,以工匠的精神讨论OpenStack的技术细节。
创业维艰:
闯过“从零到一”
程辉说他2013年初开始创业的时候根本没做好创业的准备。当时的程辉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有投资人给他150万美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另一个要啥有啥待遇丰厚但得帮别人做事情,程辉选择了前者。而当时程辉考虑离开新浪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新浪的云平台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就不再继续投入,而程辉希望继续走下去。
程辉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自己是工程师出身,而从新浪带出来的也全是工程师,有几个是从实习生做起的工程师。一群工程师在一起,凭着兴趣决定做OpenStack发行版,也就是OpenStack软件。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OpenStack做成软件卖给企业,再按License的方式收费。尽管OpenStack软件的想法很好,它提供了通用方案,向上层提供抽象接口,同时屏蔽掉下层不同硬件之间的差异,在用户业务和硬件层之间插入中间层,使用户不需要再关心硬件,而是只需要关注业务。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虽然企业能把中间层软件买回家,但怎么装、怎么用、怎么维护等一大堆问题出来了。
OpenStack是一个工程师的思维下的产物,本身比较复杂、技术性强,对企业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而云计算市场上其实不缺软件,缺的反而是运维和管理。尽管程辉非常喜欢自己开发的OpenStack发行版,但由于没有销售,迫使程辉反过来做市场调研,最终得出结论必须走公有云运维的道路而非软件开发的道路,并不得不在2013年底的时候裁掉了1/3的员工。即使在2014年1月1日的闭门会结束后,仍有不少很牛的工程师员工因为不理解公有云运维这个方向,最终选择了离开。
UnitedStack公司做了重大的业务转型,把发行版的核心技术包括分布式存储、高性能网络、优化的主机调度等,应用到自己的公有云上并开放给公众使用,所谓“吃自己的狗粮”。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开始有客户进来了。也就是说,在公司成立后长达一年半后终于开始有销售了。这就是程辉说他没有准备好就开始创业的原因,因为作为工程师的他从一开始就没考虑过商业模式的问题。
程辉所说的托管云也叫托管私有云,可以理解成独享的公有云。他把云建设的投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IDC资源,包括电力、带宽、机位等,这是一个高度成熟和市场化的领域,这部分由客户自行解决,价格也已经市场化了;二是服务器设备,这也是一个更加成熟和市场化的领域;三是独立的技术平台和运维,这是UnitedStack专注的部分,帮客户做好管理、维护、升级以及新功能的研发、监控等。如果把托管云三部分的投入成本和同样资源的公有云费用做比较,就会发现托管云的整体成本只有公有云的1/3~1/5。目前,UnitedStack已经有15个托管云的大客户上线,机房20多个,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和东北地区。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程辉一方面要找方向,一方面他一直在做架构和整体设计,从来没有停过。晚上他回家后就看白天的记录,看有什么问题,但同时他还要思考管理、运营、销售等等。“总之你压根来不及先学再做,你要先往前冲,碰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痛了,就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了。”在整个过程中,程辉最大的体验就是变得宽容了,变得会换位思考,变得从工程师思维到开始关注人性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变得从关注事到关注人。
目前,UnitedStack的客户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几乎中国所有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把OpenStack投入生产(除了阿里和腾讯外),二线互联网公司尤其是游戏行业更是UnitedStack的主要客户。其次是IDC客户,它们发现小型客户转移到公有云的商机,于是积极转向云计算特别是IaaS平台层面,而开源的OpenStack是最佳方案。第三是传统企业,这也是UnitedStack接下来要发力的方向,因为传统企业更适合托管云的模式,石油、金融、制造、医疗业等传统企业转型速度慢,但转型也是必然的。2015年,程辉希望UnitedStack的客户能够从目前的60余个客户发展到100个甚至更多的客户,实现爆发式增长。
而UnitedStack这种生产和部署企业云的模式,能够达到工业化的效果。程辉介绍说,在已经落地的10个大规模的托管云,几乎没有上门服务过。部署前期,UnitedStack会和客户商量好,把需要采购的设备发一个表单,购买之后也会以一个清单的方式告诉客户如何关联这些设备,最后是打通VPN隧道,然后通过远程方式部署第一台种子机器,剩下的其它机器会逐渐配置完毕。最快的客户案例是从确定合同到托管云正式上线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有不少客户是已经与VMWare谈好合同,突然之间又听说UniteStack的托管云方式,于是连夜找程辉团队开会,随即拍板转向UniteStack。
程辉说,UnitedStack将会持续创新,每个月都将推出新的功能或新的服务,2015年4到6月将推出大数据服务、分布式内存服务、企业安全网关等。
对于程辉来说,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原文:https://www.ustack.com/blog/business-mode/

[ 本帖最后由 linda 于 2015-11-29 01:20 编辑 ]




欢迎光临 中神通公司技术论坛 (http://trustcomputing.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