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标签
统计
帮助
中神通公司交流论坛
»
龙门阵
» 被台风改变的世界:加勒比海由盛转衰,巴基斯坦东西分裂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打印
被台风改变的世界:加勒比海由盛转衰,巴基斯坦东西分裂
linda
琳达
版主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5-2-17 19:58
只看该作者
被台风改变的世界:加勒比海由盛转衰,巴基斯坦东西分裂
哥伦布早年航行到美洲时,曾听本地人说过超强的风暴。那里的人把它尊称为“Huracán”,即风神。但直到第四次航行,哥伦布才亲眼见到风神的真面目——三十多条船,连同船上要觐献国王的财宝,在风暴中通通沉入海底。哥伦布不禁哀叹:“我们只剩下死亡了。”
然而哥伦布当年遭遇的,并非“风神”,而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一种全球性的天气现象。西太平洋的亚洲人称之为台风,大西洋岸的美洲人则称它为飓风。这种天气猛兽带着屠城灭国的威力,在亚洲和美洲的海岸神出鬼没,留下一部充满死亡气息的破坏史。
来自热带的风
热带气旋形成于热带温暖的洋面上。空气绕着低压中心旋转上升,直到对流层顶端。这些空气大多沿着对流层顶流出气旋区域,只有一小部分在气旋中心下沉,形成一个晴朗平静的风眼。风眼四周是空气上升运动最强烈的地方。上升的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厚厚的云墙。云雨带沿着螺旋线向四周扩张,可以一直延伸到五六百公里之外。
台风结构
热带气旋通常都伴随着强风。由于热带气旋的复杂机制,预报热带气旋的强度一直是气象员的噩梦。而其路径就更难预报了。
总的来说,热带气旋会沿着周围的风向移动,而且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向西北 (北半球)或西南(南半球)偏旋,并逐渐向中纬度地区进犯。但热带气旋本身又会改变周围风场,让它的移动路径变得捉摸不定。有时,西北向移动的台风会突然来一个90度大转向,向东北逼进,地上的人们,就只能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蒙古铁骑为何无法占领日本
从古至今,热带气旋都是海军的噩梦。
1274年,大元皇帝忽必烈刚刚夺取了襄阳,南宋门户登时大开,再也难以阻挡蒙古人的铁骑。忽必烈坐在大都新落成的宫阙中,享受着万国来朝的威风。然而忽必烈派往东方日本的信使却遭到冷遇,不降则杀,这是蒙古人的传统,哪怕是海外的日本列岛。
当时,忽必烈的水军在襄阳之战中锻炼成熟,附庸的高丽国既熟悉海船建造,也知晓对马海峡的水路。于是,蒙古人、汉人和高丽人组成了4万人的联合部队,准备踏平张狂的岛国。
大军在福冈附近的海湾顺利登陆,日本武士被蒙古骑兵冲得七零八散,无法建立任何有效的防御。到了傍晚时分,天空下起了雨。冲杀了一天的蒙古骑兵撤回船上,等着明日再战。一夜风雨中,日本武士们就战战兢兢地躲在城堡里,等待毁灭的降临。
但第二天早上,前往海滩的日本探子看到的是飘满海面的木屑和尸体。原来昨夜台风经过海湾,蒙古船被风浪推动,撞上岸边悬崖。蒙古军队瞬间损失13,000余人,大多是掉入海中溺死。
描述神风的画
五年后,蒙古卷土重来,纠集了两支大军,总数达到14万。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大军在台风季之前出发。但由于航程延误,两军会面时已是六月。早有准备的日本人在工事后面支撑了六周,直到台风又一次来袭。持续了一两天的台风摧毁了蒙古人的大部分船只,侵日计划再次破产。台风两次拯救日本,被日本人尊为“神风”。
可笑的是,摄于“神风”的威力,蒙古人再没敢出征日本,日本人却一直在戒备可能的蒙古入侵,这就是镰仓幕府沿着海岸建立起大量防御工事的原因。然而巨大的花销最终导致幕府财政崩溃,拉开了日本战国的序幕。
美国第三舰队的噩梦
蒙古的船只难以抵御台风,现代舰队也好不到哪里去。
1944年12月,二战临近尾声。美军第三舰队准备进攻菲律宾的主岛吕宋岛。带队的是美国海军上将——外号“蛮牛”的哈尔西。他收到夏威夷发来的一封含混不清的电报:一个热带风暴正在形成,并有可能向西北方向移动。
“蛮牛”哈尔西
随船的气象学家推测热带风暴并不强,但新泽西号旗舰上的气压计却显示骤降,船上的雷达直接在屏幕上显示了一个台风眼。然而,第三舰队的雷达员们只顾着提防可能出现的神风特攻队,把屏幕上的云雨当作烦人的干扰。更何况,那时雷达还是刚使用的新科技,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能监测气象。直到阴雨密布,风浪翻滚,哈尔西才醒悟:一场强台风包围了舰队。
事后翻出的雷达图
已经没有时间躲避,只能各自求生。军舰像脆弱的秧苗,被吹得东倒西歪。20米高的风浪像一座座山丘,向舰船压来。舰船摇晃的角度超过70度。油料泄漏,四处起火。海水灌入船舱,浇灭引擎,也让通讯设备失灵。浓烟弥漫船舱,让船员几乎窒息,就算逃出船舱,每小时100多公里的强风也能直接把人吹下海。最终,三艘驱逐舰沉入海底,搭载的831名船员中只有74人艰难生还。这场台风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很多常规的军事行动,第三舰队由此失去了战斗能力,不得不暂时撤退。
极度倾斜的船身
当然“神风”最后没能挽救日本人。一年后,在哈尔西上将的新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在二战投降书上签字。
飓风改变加勒比海殖民地的命运
热带气旋也肆无忌惮地拨动着城市兴废的轮盘。
1780年,北美殖民地正与宗主国英国激战。这场独立战争将塑造出一个独立自由的美利坚。当然,身处战火的北美民众并不明白这场事业的伟大。当时,英国海军的封锁让商品出口变得困难,北美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与此同时,加勒比海的经济却一片繁荣。加勒比海岛地区的气候适合甘蔗种植,从非洲运来的黑奴为甘蔗园提供了便宜的劳力,西班牙人、英国人和法国人争相把蔗糖运回欧洲,赚取丰厚的利润。在蔗糖经济的刺激下,海岛聚集着航海家、商人和奴隶贩子,人手一杯朗姆酒,幸灾乐祸地谈论着北美的战事。
加勒比海周边二十多度的表层海温,成了孕育台风的温床。
就在这和平的氛围中,飓风到来了。温暖的加勒比海素来是飓风的温床,岛民们早已习惯。每当飓风来临,船只都会归港。人们封好门窗,躲在屋子里等飓风过境。但十月接连发生了三场飓风,强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第一场飓风卷起六米高的风暴潮,冲上牙买加海岸,破坏了岛上大部分建筑和甘蔗田。仅仅一周之后,第二场飓风造访加勒比海,扫过人口密集的海地、多米尼加和波多黎各,带走了22,000余条人命。月底的第三场飓风沿着偏西的路径移动,早前幸免的西加勒比海地区最终沦陷。
1780年三场飓风的路径
结果,加勒比海的甘蔗经济几乎被完全摧毁,驻扎在加勒比海的英国海军同样损失惨重,再难以完成封锁北美海岸线的任务。加勒比的欧洲人焦急地寻找返航船,想要逃离危险之地。于是整个加勒比地区的人口骤降,再难以恢复元气。
更要命的是,幸存者讲述飓风中的可怕经历,通过报纸造成了强大的影响,加勒比海从此成为危险的代名词。原本计划移民的欧洲人大都改道前往北美。1780年的飓风,就这样决定了加勒比海殖民地的命运。
气象局误判:一座城市就此衰败
到了1900年,飓风再次决定了美国两座城市的命运。当年八月,加尔维斯敦城与休斯顿城正在竞争德州领头羊的地位,加勒比海上的飓风向西北方向移动,靠近加尔维斯敦。人为的误判让这场飓风演变成大灾难。
当地人自信地认为,建在浅滩上的加尔维斯敦不会受到飓风影响。而联邦气象局也给了当地人另一颗定心丸,气象局的官员认为这场飓风将在数千公里外的东海岸登陆,所以迟迟没有给加尔维斯敦发出警报。直到飓风要登陆时,气象局长依然在犹豫,担心飓风警报会影响本地的商业。
讽刺的是,海水温暖的浅滩正好补充了飓风的能量。在加尔维斯敦登陆的飓风忽然增强,时速达到每小时100多公里。飓风的低压中心吸高了海面,海风进一步鼓起巨大的海浪。潮水涌入城市,冲毁了木制房屋。全城人泡在五六米深的水里,抓住水上的木板艰难求生。潮水退去时,全城的3600座建筑已经成为平地。许多尸体泡在水中,早已腐烂,只能尽快焚烧。
由于通讯系统瘫痪,幸存者只能步行到休斯顿求助。休斯顿人听说加尔维斯敦死了500人,总觉得这个数字太过夸张。结果他们赶到加尔维斯敦清点尸体的时候,才发现死亡人数至少超过8000。
加尔维斯敦从此在经济上再难与休斯顿争锋,变为墨西哥湾中一座不起眼的小城。
飓风过后的加尔维斯敦
多米诺骨牌效应:巴基斯坦闹分裂
蝴蝶的振翅可以引起一场风暴,这风暴足以给世界政治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
热带气旋给巴基斯坦带来过巨大的政治动荡。1947年,英国撤出印度。英国人按照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区分,把原来的统治区域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部分。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英国硬塞给巴基斯坦东西两块分离的土地,西巴基斯坦位于印度河流域,东巴基斯坦则包括恒河的下游。这样的领土设计让印、巴双方都受罪,印度陷入巴基斯坦的东西包夹,每天提心吊胆。巴基斯坦的总理打飞的往返自己的两块国土不说,还要应对东西巴基斯坦越来越浓厚的对立情绪。
东西巴基斯坦的地图
1970年,东西巴基斯坦的对立达到顶峰。西巴基斯坦的军政府与东巴基斯坦的分离主义政党纠缠不休。此时,一个热带气旋在印度洋面上形成,并北移到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登陆东巴基斯坦时,风速达到了200多公里。风浪与潮汐叠加,冲向地势平坦的恒河三角洲。东巴基斯坦四分之一的国土被海水淹没,被淹没的土地同时也是重要的农业区,人口相当密集,因此遇难人数在30万到50万之间,是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难之一。气旋过后,东巴基斯坦的农耕、养殖和渔业损失殆尽,灾民只能靠救济粮度日。残骸和动物尸体长时间泡在水中,随时可能演变成大瘟疫。
东巴基斯坦的女学生
与反应迅速的国际援助相比,西巴基斯坦的中央政府几乎什么也没做。中央政府迟缓的动作遭到东巴基斯坦政党的猛烈批评,灾难激起民众的愤慨。在下一个月的大选中,东巴基斯坦政党赢得全面性的胜利。当军政府再次阻挠东巴基斯坦出身的总理上任时,一场战争爆发了。
被东西巴基斯坦长期威胁的印度立即把握到机会,出兵支持东巴基斯坦的民兵,打败了西巴基斯坦的武装。气旋过后的四个月,东巴基斯坦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南亚的政治格局登时大变。灾后重建持续了十年,孟加拉人民才逐渐从风灾的阴影中走出来。
UID
123
帖子
1849
精华
5
积分
5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7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15
最后登录
2025-5-24
查看详细资料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最近访问的版块 ...
行业信息
官方发布
通知公告
产品下载
购买咨询
技术讨论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
状态统计
访问控制
基础策略
内置服务
网络设置
应用过滤
特殊应用
网络审计
WEB审计过滤(WAF)
DNS过滤
WEB代理及过滤
FTP、POP3、SMTP过滤
MSN、QQ过滤
VOIP应用
防病毒、防垃圾邮件引擎
入侵防御
蜜罐检测
IDP规则及IPS状态
远程接入
用户认证
IKEv2/IPsec
OCSERV
PPTP/L2TP
OpenVPN/SSLVPN
WireGuard
SoftEther/SSTP
SSL接入
大地云控
IT技术交流
硬件选型
虚拟化&云计算&SDN&NFV
真实IT经验
灌水聊天
同行动态
行业信息
龙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