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台湾人的“满洲梦”:经商淘金、悬壶济世、成为“上等公民”

台湾人的“满洲梦”:经商淘金、悬壶济世、成为“上等公民”

       在电影《太平轮》中,金城武饰演的台湾医生严泽坤在基隆下船时,被码头警察盘问为何自己的国语说得很好。严泽坤回答道,因为曾经去过"满洲",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东北。

       这个小细节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严泽坤也可谓是一个同样“微不足道”的群体缩影——二战前后生活在"满洲"的台湾人。这是一个绝少有人关注,但影响极为深远的群体。整个二战期间,通过种种途径奔赴"满洲"的台湾人数量很多,仅有明确记载可供查考的就有5000余人。      
和光丸,是当时台湾人前往“满洲国”的主要商船之一

       这其中,包括了第一任“满洲国”“外交部长”谢介石、溥仪的“御医”黄子正、“养乐多爷爷”陈重光、台湾著名影星张冰玉和著名作家钟理和等鼎鼎大名的人物。      
台籍的“满洲国”“外交总长”谢介石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台湾岛上军民虽有反抗,但最终不得不沦为亡国奴。1932年,日本吞并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满洲国”,逊帝溥仪被送到满洲,成为元首。

       几乎与此同时,台湾人谢介石被任命为“满洲国”的“外交总长”。消息刚刚传到台湾,就引起了巨大轰动。

       当谢介石成为“满洲国驻日大使”衣锦还乡的时候,日本驻台湾的军政部门给予谢介石极高的礼遇,这给本岛人往往不能得到重用的台湾社会造成更加剧烈的震动。

       台湾人在台湾,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被殖民者,受到日本人的歧视。而在“满洲国”,台湾人则被当地人看作日本人,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日本当局认为利用台湾人在“满洲国”做官,可以起到弱化中国人对日本人敌视情绪的作用。      
伪满洲国第一届“内阁”合影,中间为溥仪,右起第五个为谢介石

       而且“满洲国”的经济相较台湾发达不少,这也导致他们的薪水足足达到在台湾任同等职务者的三倍之多。况且满洲土地肥沃,地广人稀,作为一个新近开发的地区,也的确需要大量的外来开发者。

       以上种种因素,以及谢介石的飞黄腾达,刺激了大量台湾青年,促使他们纷纷奔赴满洲。对于从台湾来到“满洲国”的同乡们,谢氏也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 据谢介石的后人回忆,在“新京”(长春)谢介石家中,用于招待台湾同乡的流水席几乎从未间断过,台湾同乡会的活动也在其家中频繁举办。

       很多台湾人正是通过谢介石的引荐,才得以在“满洲国”顺利步入仕途,其中包括了“满洲国”“外交部政务司欧美科科长”林景仁、“外交部科长”王温石,以及溥仪的“御医”黄子正。

“医生岛”与溥仪的“御医”

       日治时代的台湾,台湾人只被允许就读医学和农学相关专业。

       而且,报考台湾本土的台北医科大学,竞争压力很大。但设置在“满洲国”的满洲医科大学等学校,招收名额要多上不少,录取率自然相对也高。

       更重要的是,这些院校的师资力量也较台湾本部医学院更佳,满洲医科大学甚至在全日本的医学院校排名中也能跻身前五名。      
满洲医科大学

       大量台湾青年自然更希望去“满洲国”就读医学院。与此同时,很多台湾本土医生也选择到“满洲国”去开设医院,悬壶济世。

       正因此故,当时东北人对台湾岛的最深刻印象,即台湾是一个“医生岛”。这些生活在“满洲国”的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普遍会讲国语、日语,在“满洲国”很受欢迎,社会地位也非常高。

       这些来到“满洲国”行医的台湾医生中,最著名的当属溥仪的“御医”黄子正。溥仪虽然贵为日本人扶持的“皇帝”,但他完全不相信日本人,日本人也对溥仪处处提防。

       在 “御医”选择的问题上,日本人不同意溥仪任用中国医生,而溥仪当然也反对任用日本医生。黄子正因为其台湾人的身份,得到了双方的认可,经由谢介石介绍,顺利成为了溥仪的“御医”。在二战结束前,黄子正原计划跟随溥仪飞去日本,结果在沈阳机场与溥仪一起被苏军俘虏。      
右侧人物即为黄子正

流亡地与聚宝盆

       尽管日本人只允许台湾人学习医学和农学,政治、经济和文史等相关“敏感”专业都被绝对禁止就读,但高压手段丝毫阻止不了对日本统治的厌恶和反对情绪在台湾青年人中蔓延。

       台湾的日本殖民当局对这批青年严厉打击,很多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年轻人因此离乡背井,而“满洲国”就是他们流亡的主要目的地。

       他们的逃离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从1942年开始,因为太平洋战争局势的变化,日本军方开始在台湾征集台湾青年入伍参军。这批台湾青年被称为台籍日本兵,被分配到南洋各战场中。而台籍日本兵所在的战场大都是例如拉包尔、吕宋等战况异常惨烈之地,出阵者九死无生。很多台湾青年为了逃避上战场的命运,通过各种途径,投亲靠友前往“满洲国”。很多台湾人也因为在“满洲国”工作,如现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父亲蔡洁生,躲过了被征调上战场的命运。

       这批青年中,有台湾第一位本土歌星林氏好,以及台湾历史上第一位本土飞行员谢文达,以及连战的祖父连横。台湾的著名作家钟理和也带着自己青梅竹马的女友钟台妹私奔到了“满洲国”,并将自己在东北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原乡人》。
《原乡人》书影

       同时,不少台湾商人也选择到东北经商,投资实业,这里又可以算是他们的“聚宝盆”。

       后来成为日本贵族院议员的许丙,这一时期便在东北投资了大量产业,甚至成为溥仪的好友和顾问。这位许丙大名鼎鼎,是当时台湾五大家族之一的板桥林家的大管家。

       所谓五大家族,是在日本殖民时期形成的垄断台湾经济各关键领域,并在政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五个家族,各雄踞一方。按照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自北而南排列的话,分别是:以矿业起家的基隆颜家,以金融业为主的板桥林家,以农垦业为主的雾峰林家,与日本当局关系最为密切,至今仍在台湾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鹿港辜家,以制糖业为主的高雄陈家。

       除了许丙,辜家的继承人辜振甫也提到过他本人曾在满洲考察多时。来“满洲国”经商的台湾商人还有后来的“养乐多爷爷”陈重光等人,其中陈氏的人生经历非常传奇。

       来自台北大稻呈的陈重光,当时的名字还是陈义堂。他偶然间听说东北局势紧张,物资奇缺,便产生了将台湾茶叶引入东北的念头。在他的操作下,八百箱从台北迪化街购入的茶叶陆陆续续自基隆港装船运往东北,从此台湾茶叶开始行销“满洲国”,而陈重光也成为了第一个将台湾茶叶外销的商人,并且自此开始不断积累资本。台湾光复后,回到台湾的陈氏首先将日本活性乳酸菌饮品养乐多引入台湾,成为日台合资的养乐多公司首任董事长,故而他在台湾又被叫做“养乐多爷爷”。


“满洲国”台湾人的矛盾与乡愁

       在“满洲国”的台湾人,虽然过着比在台湾本土好得多的生活,但他们的心境相当尴尬。

       大部分台湾人离开故乡,是为了脱离在台被殖民的身份,到了“满洲国”,确实也成功地被当地人看作日本人,在某些方面享受着和日本人一样的待遇。

       但东北人在“满洲国”受到的待遇和台湾人在本岛的待遇并无二致,感同身受的情景使得很多台湾人内心饱受煎熬,这种心情使得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向本地人伸出援手,因此台湾医生对当地人普遍非常友好。      
钟理和夫妇

       但在东北人的认知中,台湾人是日本人统治“满洲国”的帮凶与工具,台湾人对此也心知肚明。他们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内心的复杂纠结却可想而知。

       以谢介石和谢文达为代表的一部分台湾人最后选择离开“满洲国”,前往中国内地。谢介石后来在北京作为寓公而终老,谢文达则选择加入中国空军。而其余在“满洲国”的台湾人,则一直留在这里,直到抗战结束。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满洲国”宣布解散。之后不久,内战爆发,在东北的台湾人又一次面临了抉择。有一部分人选择继续定居东北,终其余生再未回到台湾。但更多人直接回到了台湾。有些人则选择参加内战,最终也辗转回到台湾。

       可是当他们踏回宝岛的土地时,却发现这曾经魂牵梦绕的故乡,在经历了二战末期盟军的多次大规模轰炸后,是如此残破,与脑海中数十年前的记忆相去甚远。这时他们已经不明白,他们的故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由于历史的原因,不论是留在东北的台湾人,还是最终返乡的台湾人,对这段过往大都避而不谈,甚至故意隐瞒,以至于知道这段“台湾人闯满洲”历史的人寥寥无几。但这终究是一代人的心酸记忆,不该被遗忘。

邹仲苏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8250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