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标签
统计
帮助
中神通公司交流论坛
»
龙门阵
» 东西大对撞:人类战史上著名的东征与西征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打印
东西大对撞:人类战史上著名的东征与西征
linda
琳达
版主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5-9-11 22:46
只看该作者
东西大对撞:人类战史上著名的东征与西征
本文由入驻搜狐自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欧亚间的战争,就是东西方文明的撞击。而一种文明的扩张,往往也必须由死亡开道。
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36年,位于希腊半岛最北端的马其顿腓力二世遇剌身亡。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任为国王。此时的希腊,颇类华夏的春秋战国。马其顿志在夺取全希腊的控制权,在腓力二世占领色雷斯海岸后,已将兵锋直指希腊各城邦。威迫利诱之下,终于在公元前337年召开了科林斯大希腊会议,确立了马其顿的盟主地位,并决定由马其顿领导希腊对波斯开战。亚历山大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匆匆接任统帅的。他必须成为希腊各邦心悦诚服的领袖;他必须转移反对派反马其顿的视线,特别是转移雅典人的注意力。他似乎只一个选择——东征。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三万步兵和五千骑兵,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远征。也许神特别眷爱这位年轻英俊的国王,给予了他一个极好的出战时机——波斯帝国其时正为争夺王位的内乱所苦;帝国西部的小亚细亚、腓尼基、埃及各地宁可依附希腊以伺机独立,而不愿继续被波斯压迫。
亚历山大以180艘舰船进入小亚细亚,傲慢的波斯人对此完全不当回事,等到他们清醒过来并派出三百艘舰艇前往狙击时,亚历山大已经登陆了。本来波斯人应该考虑到:亚历山大显然需要就地解决军队给养,那他必定急于开战,以求速战速决;而波斯的正确做法就该是拒不出战,以拖垮这支由海上长途而来的疲惫之师。但波斯将军却在邀宠心理支配下积极应战,而且把他们精锐的骑兵布置在格拉尼库河陡峭的河岸上!两军遭遇之后,亚历山大身先士卒,比他的士兵更像战士,很快便将敌军逼进了河中,首战告捷。
其后,他迅速以外交笼络手段,使小亚细亚各城市纷纷倒戈,不战而降,其中包括萨迪斯、以弗所这样重要的城市。
公元前333年秋,亚历山大挥帅进抵叙利亚。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Darius,?-前330)率军数十万迎击,这是亚历山大第一次与大流士在战场相遇。两军在伊苏展开会战。皇帝气派很大,在他率领的几十万人中,非战斗人员占了大部分,据巴比伦的一份官方文件,每名波斯骑兵,可带十二名仆人随军。后来在大马士革俘获的波斯随军宫廷人员中,光皇帝的厨子就有三百一十九名!这一次的战场对作战仍然极为不利:一边是大海,一边是山岭。波斯精锐骑兵无用武之地。在波斯败局已定的时刻,大流士仓惶逃走,丢下了各种象征权力的标志:王袍、弓和战车;最重要的是,大流士居然丢弃了他的母后西西冈比斯(Sisygambis)、皇后斯塔泰拉(Stateira)及他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亚历山大称西西冈比斯为“我的母后”!
在西西冈比斯率领被俘的所有眷属,匍匐在征服者亚历山大脚下听候发落的时候,这位欧洲的年轻君主吩咐说“今后给我写信,要把我当作亚洲之王,不准用对等的口气!”——难道这就是对敌人的处置?是的。亚历山大以礼貌来对待敌人的家属,为后来的欧洲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但是亚历山大高傲地拒绝了西西冈比斯和解的请求,这表明战争并未结束。史学家狄奥多罗斯(Diodorus,前90-前21)写道:“他的蔑视使她惶恐不安,她又向亚历山大拜倒下去。但是亚历山大说:‘不用担心,母后,他也是亚历山大。’他叫这位老太太‘母后’,证明他懂得善待这些女人。”事实上,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亚历山大一直把西西冈比斯带在身边,就像对自己的母亲那样伺侯着。就高尚品德和博大胸怀而论,世界上确实没有哪位领袖人物能及得上亚历山大。史学家普鲁塔克(Ploutarchos,46-120)曾记述过另一件亚历山大善待妇女的事——
底比斯城蒙受了无数可怕的灾难,提莫克瑞娅的财产遭色雷斯士兵洗劫一空,就是一桩惨事。提莫克瑞娅是位以美德着称的女人,但是色雷斯人的头目用暴力玷污了她,还问她把金银财宝藏在什幺地方。她把他独自带到花园里,指着一口井说,里面有她存放的珍贵财富。当这个色雷斯俯向井口时,提莫克瑞娅把他推入井中,又扔进一大堆石头砸死了他。其它色雷斯人把她绑起来,带到亚历山大面前。亚历山大从她的神情举止上,立刻看出她是个高贵勇敢的女人:她跟着那些带领她的人,镇静自若,毫不畏惧。国王问她是什幺人,她说:“我是泰阿瑞奈斯的妹妹,他曾为了希腊的自由和腓力打仗,在喀罗尼亚指挥战斗的时候阵亡了。”亚历山大钦佩她的回答和勇气,下令放她带孩子们离开。
亚历山大下令释放提莫克瑞娅
被亚历山大放走的这位提莫克瑞娅,其兄是跟他父亲在阵前较量过的,而色雷斯人却是马其顿军中的主力!正是这份高贵的宽容和理智,为亚历山大赢来了被征服领土的妥协,也为他的军队赢来了文明之师的荣誉。
公元前332年秋天,亚历山大进入埃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在孟菲斯他受到了埃及人的欢迎,同时他也祭祀了埃及的神祗。为了控制占领后的沿海地区,亚历山大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的城市——亚历山大城,此后这座城市成为埃及的首都。
三年来,亚历山大的军队转战数千公里,所向披靡,但始终未能彻底打垮大流士。为此,两军都在紧张地备战中。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决定从埃及回师美索不达米亚,与大流士进行决战。为了这次战役,大流士调集了一切可能的兵力,其中包括著名的大夏骑兵、来自中亚草原的斯基泰人的装甲兵,以及两百辆杀伤力极强的刀轮战车,总兵力据古代学者估计为五十万到一百万之谱——研究者认为去掉水份,可能为二十万步兵、四万五千骑兵。大流士将胜算寄托在他的刀轮战车上,为此他选择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这块便于奔驰的平原,并将战场加以整理,以便战车发挥作用。这种战车“车轭两边的辕木后面,都有带铁尖头的长枪伸出来,并有三把刀指向车外。车轮的辐条之间也有一些枪尖,还有勾刀装在轮箍上,能把马匹在路上遇到的障碍全都砍倒。”
10月1日,两军在高加米拉开战。亚历山大命令马其顿军避开刀轮战车锋芒,弓箭手集中射击刀轮战车的驭车兵,“马其顿人开始包围战车,把战车上的人打倒在地,他们大开杀戒,阵地上马匹和车夫四散;车夫无法驾驭发狂的牲口,它们拚命地晃着头,车轭掉了下来,甚至弄翻战车。马儿受了伤,拖着尸体狂奔,因惊恐万分而不敢停,直到精疲力竭才倒下……”“有一小队战车跑到最后几排的士兵中,砍杀所碰到的人,遍地是断肢残臂。士兵刚受伤时还不觉得疼痛,所以尽管缺臂少腿,精疲力竭,却未放下武器,直至倒地而死……”(昆图斯·库尔克)
经过长时间恶战,波斯军阵营开始动摇,大流士再度选择了逃跑。波斯的四千塔兰特(约一百吨白银)珍宝及战略物资,全部落入马其顿人之手。
大流士逃窜之后,亚历山大没有追击,而是径直挺进波斯首都巴比伦。大流士的军事支柱之一马泽,在这里向亚历山大无条件地投降了。波斯人将他们的御库钥匙交给了年轻的马其顿征服者。颇有政治头脑的亚历山大,不仅向巴比伦诸神献祭,而且任用了波斯人马泽为总督,这样,就成功地安抚了战败国的上层人物,消除了他们的疑虑。之后,亚历山大没有在极其腐化的巴比伦享受一天安乐,即迅速东进,占领苏撒、帕赛波里斯,在那里掠取了十二万塔兰特金银,将波斯旧都的辉煌建筑付之一炬。公元前330年,大流士在东逃途中,为巴克特利亚总督伯索斯所杀。亚历山大将他的遗体妥善运送到帕赛波里斯,按波斯大林人的传统进行了安葬;同时下令处死了参予谋杀大流士的凶手。此举使得亲大流士的波斯贵族,成批地归附了亚历山大。
经大流士一世一再整建的宫殿。亚历山大下令焚毁,意在向波斯人表示,他们的帝国已不复存在,他们必须归顺。
数年征战,波斯和马其顿都遭受了沉重的损失。伊苏一战,双方共有十万士兵丧命;而高加米拉战役,留下了三十万具尸体!此数尚不包括伤者。补充兵源的需要,使亚历山大开始了跟波斯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时候,马其顿军中一度地产生了思乡的情愁,士兵们觉得差不多了,应该回家了。然而对于亚历山大来说,这只过才刚刚起步——他的宏伟目标,乃是建立一个融合东方的崭新的大民族;他想合并欧亚两洲!
亚历山大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重新点燃了马其顿士兵的征服欲。公元前330年夏天,亚历山大率军东进中亚的大夏(今阿富汗一带),秋天到达了坎大哈(阿富汗南部城市),准备休整过冬。为此,马其顿人在这里建造了一座新城,被称为“阿拉科西亚的亚历山大城”。在东进的途中,亚历山大摧毁过不少城市,但是他建造的城市却多于被破坏的城市,仅在阿富汗境内,就创建了“阿利亚的亚历山大城”“高加索的亚历山大城”“奥克萨斯河的亚历山大城”“埃沙特的亚历山大城”“马尔吉亚的亚历山大城”等等城市。
第二年春天,亚历山大军穿过喀布尔地区,向北进发。他们翻过兴都库什山,遭遇了帕提亚、索格第安那、巴克特尔人的猛烈抵抗。在奥克萨斯河附近,索格第安那部落屡屡击败亚历山大,双方对峙达两年之久。恶劣的战争形势,迫使亚历山大采取了严酷手段:在锡尔河地区士兵们得到命令:杀死所有男人,妇女作为奴隶运回后方。经过十分激烈的战斗,亚历山大才得以渡过奥克萨斯河,经马拉坎达(在今阿塞拜疆)到了查克萨提河。
北上受阻之后,亚历山大决定南下印度,以征服印度河流域。行前,他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中亚被占领的大片土地需要加强控制;远征印度需要新增兵源。为了利用波斯人在中亚的潜在势力,同时从斯基泰人(今乌克兰人)、大夏人、粟特人中招募新兵,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带头跟波斯贵族联姻,迎娶了美丽的罗克珊(Roxane)公主,并鼓励他的士兵们娶亚洲老婆,跟当地人通婚。
亚历山大一再优抚波斯王族,也许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大流士一世曾于公元前六世纪末期入主印度半岛,成为犍陀罗(Grandhara,今巴基斯坦西北部)和信德(sindu,印度河)的王;两个世纪之后,波斯人已风光不再,几个印度小王国瓜分了印度河上游的领土。此番南下,正可打出“恢复波斯主权”这张牌。
霸气十足的马其顿军一到达印度河流域,就强迫印度王公们提供战象,并强化训练战象战术。在尼赛过冬之后,亚历山大兵分两路,一路溯流而上,平定犍陀罗;另一路他自己率领,前往喜玛拉雅山下谷地,扫荡高山部落。据印度文献记载,那些高山部落听说亚历山大来了,都群情激昂,誓死抵抗“蛮族入侵”。但他们的战斗能力实在不能与亚历山大相抗衡,纷纷败北投降。在这场史称“高山之战”的战役结束后,这位希腊人派出来的军事统帅,第一次流露出他对和平的思恋:他命令从掳获的二十三万头牛之中,挑选出一批最漂亮健壮的——他想把它们运回希腊去耕地!
接着亚历山大顺流而下,强渡希达斯普河。在这里他遇到了真正的印度国王、印度半岛最勇敢威武的干城——波罗斯(Poros)。这位身高超过二米二的巨人般的国王,根本不承认亚历山大的权力,也不到边境迎接;国王为对手准备的是一场战争。
波罗斯驱动战象冲击亚历山大的阵地
狄奥多罗斯说,战斗开始后,“波罗斯把四十头战象集中在自己周围,然后发动象群冲向敌人……士兵被象鼻卷起,抛到空中,死状凄惨;许多人遭象牙穿透,遍体鳞伤,甚至断送性命。”面对波罗斯列在前线的三百辆战车和两百头战象,亚历山大率投枪和弓箭队集中攻击战象驭手,许多马其顿士兵死于战象脚下。由于战斗场面极其混乱,印度战车陷入泥泞中失去作用。据阿里安(F.Arrianus,95-175)记载,“印度步兵死近两万人,骑兵约三千 ,战车全毁。波罗斯的两个儿子战死。其它丧生的还有战象、驾驶战车的人、骑兵指挥官,以及波罗斯军队里的所有将军。”在最后关头,波罗斯骑在一头异常高大的战象背上,他已多处负伤,不得不向亚历山大投降。亚历山大对波罗斯极为钦佩,在这位魁梧挺拔的勇士面前,他问他想得到什幺?波罗斯回答说:“把我当成国王!”亚历山大于是让波罗斯保住了他的王国,封他作了“已被征服的印度国王”,义务是向马其顿派出的总督腓力普斯纳贡。安顿好了波罗斯之后,亚历山大马不停蹄地继续东进希发西斯河……
亚历山大欣赏波罗斯的勇气
但此时马其顿的士兵再也不愿向前了,尽管在沿途一路的征服中,有许多人有机会留在被占领地当总督或地方长官。他们实在太想家了,想回祖国去;他们已经在外八年,征战里程达两万公里!经过一整天的考虑,亚历山大向他的士兵让步了:他只在乎他的士兵。
公元前325年年初,亚历山大率军抵达印度河三角洲首府帕塔拉(Pattala),在这里结集数月之后,沿阿曼湾和波斯湾,返回巴比伦尼亚。
亚历山大之死
亚历山大的东征,在整个世界史上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把东西方融为一个民族的理想,使他在治军时塑造出了一支威武之师,仁义之师;他造成了大面积的毁灭与死亡,也大面积地创建了城市与交通;他掠夺,但他从不把财富放在眼里,当波塞波利斯的皇家御库向他敞开,面对三千吨黄金和数不清的珍宝时,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把它们投入到流通之中。他把优秀的希腊文化带向了东方,从东方带回了大量文化与科学的标本。在他的军中,有一支强大的学者队伍。他是亚里士多德谦恭的学生,从东方采集回来的学术资料他都交给了亚里士多德。但是当亚里士多德建议他在外征战中把俘虏当做动植物来对待时,他拒绝了。他没能将欧亚两洲合并,但他打通了两洲间的壁垒。一个在三十岁就跑遍了半个世界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个腐化懒惰或卑鄙庸俗的人。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因疟疾病逝,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成吉思汗西征
与地中海的蔚蓝色文明正好相反,这里将要述及的,是从干燥的黄土高原,由东向西席卷而来的“黄色文化”——欧洲人称其为“黄祸”——不管人们是否愿意,高原上的骑马民族曾以武力统治了大半个世界。它可能把人类的文明向后拉动过,但是它仍然是一种文化形态。
分布在欧亚内陆的骑马民族,也许确实受到了上帝不公平的对待: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过来的暖湿气流,都回漩在大陆的东南边缘;从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倾泻而下的黄河、长江、珠江、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则在这个弧形的大陆边缘带冲积出大片沃野。结果,在印度半岛、东南亚、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华北平原,出现了郁郁葱葱的农业生态;由于得暖湿气流风气之先,斯里兰卡、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也都进入了绿色屏蔽之中。但是,以亚洲东北部的大小兴安岭、阴山、南山;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为界,向西延伸直至里海、黑海北岸,这样一大块被称做欧亚内陆的地域,却拥趸在黄色高原,连北冰洋海风也吹拂不到那里,常年干旱少雨,气温极低。这里鲜有绿色,更谈不上蔚蓝色。
长城
5-6世纪,与柔然并存的另一支东胡后裔是室韦,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嫩江、黑龙江、额尔古纳河流域。室韦,据法国学者伯希和推测,就是“鲜卑”的另一译音。突厥人统治蒙古高原的时候,他们臣属于突厥。七世纪时,室韦诸部中的蒙兀室韦,西迁至斡难、克鲁伦、土拉三河上游,发展成为蒙古部落。八、九世纪之后,室韦各部族开始自称鞑靼人。直至中国唐时期,鞑靼人尚还处于原始状态,极度落后。至辽代,鞑靼人被契丹贵族征服,成为辽国的臣属。至公元十三世纪,室韦-鞑靼人的后裔蒙古人,却在蒙古高原上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汗国,并对世界构成了极大威胁……
统一蒙古草原的英雄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1162-1267),生于孛儿只斤·乞颜部贵族家庭,其父也速该,是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八岁那年,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部众离散。在克烈部首领王罕的帮助下,铁木真经过十八年艰苦战斗,终于在1189年统一了蒙古本部,被拥立为汗。此后,铁木真陆续击败了塔塔儿部、蔑儿乞部、乃蛮部、克烈部,杀了太阳汗和恩人王罕。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公推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上尊号为成吉思汗。
经过一系列高效的、军事化的建制调整,蒙古迅速成为一个高度战争动员状态的国家。这个国家的骑兵在整整一个世纪内,蹂躏了东起黄海之滨、西至多瑙河畔的欧亚两洲。蒙古人的军事战略目标,分别指向两个方向:第一,消灭漠南的三个国家——西夏;金国;中国。第二,向西征服欧洲。成吉思汗实施的一期目标是漠南较弱的西夏王国(1205-1227)。经1205、1207、1209年三次进兵,西夏被迫纳女求和、称臣纳贡。1211年,成吉思汗誓师攻金,金国一方面献公主以求和,一方面向南迁都至开封。成吉思汗未费大力即在1215年占领了北京,从而控制了华北及东北地区。
成吉思汗西征的第一个对象,是与蒙古同期发展起来的中亚强国花剌子模国。花剌子模王阿老丁·穆罕默德执政期间(1200-1220),他们的领土已扩张到南起印度河、波斯湾,北抵锡尔河、咸海、里海,东至帕米尔,西至阿塞拜疆、库尔德山!但花剌子模并不满足于控制河中、阿富汗和伊朗。1217年,野心勃勃的穆罕默德进军巴格达,想取代哈里发;同时,他还打算吞并中国。1219年,成吉思汗灭金后,认为时机已到,乃率二十万大军征略花剌子模,当年十月兵临讹答剌城。成吉思汗在这里分兵四路:一支攻城,一支沿锡尔河上溯,一支顺流而下,另一支由他和他的幼子拖雷率领直趋布哈拉,以断花剌子模新旧都之间通路。花剌子模防线因而被一举突破,穆罕默德仓皇逃窜,在蒙古人的穷追下,死于里海一荒岛。接着,成吉思汗命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子,围剿穆罕默德之子扎兰丁,扎兰丁败走印度河。追击穆罕默德的蒙古哲别、速不台军,则在马赞兰德转而南向,攻掠伊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之后再奉命北征钦察,遂于1222年越高加索山进入南俄大草原。1223年,在卡尔卡河大败钦察和俄罗斯联军。之后,抵达第聂伯河、克里米亚半岛。同年底,由里海北部东行,与回师大军会合。
成吉思汗此次西征的战场,遍及河中、阿富汗、西北印度、北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北部、高加索、南俄草原。蒙古军所到之处,稍遇抵抗,便烧杀屠城夷为平地,如讹答剌、布哈拉、撒马尔罕、玉龙杰赤、塔里寒、也里、马鲁、你沙不尔一系列城市,均化为废墟。
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军中。按其遗嘱,三子窝阔台继任为大汗。1234年蒙古联宋灭金;1235年,蒙古库里尔台会议决定由拔都率王子西征欧洲,速不台为副帅。
1236年拔都率军过乌拉尔河;速不台征服伏尔加河地区。1237年年底侵入俄罗斯,次年一月焚毁莫斯科城,二月攻陷弗拉基米尔城。1240年底,古都基辅陷落后被蒙古人毁灭。次年春天,蒙古兵分两路西进:拔都进攻匈牙利;察合台之子拜答尔进攻波兰。1241年拜答尔击败波兰军,焚毁了王都克拉科夫城。紧接着渡过奥得河,兵围西里西亚。四月九日在利格尼兹附近击溃波兰、德国和条顿骑士团的三万联军,西里西亚大公亨利二世阵亡。四月下旬进入捷克摩拉维亚烧杀抢掠,锋芒直指奥地利。六月在阿罗木次军的一次偷袭中,拜答尔阵亡,蒙古军乃南下匈牙利与拔都会合。
成吉思汗陵园。这个曾经震动了世界的人物,也必须接受死亡的安排。
1241年三月,拔都主力突破了匈牙利喀尔巴阡山防线,击溃匈牙利王别剌的六万大军,攻陷佩斯。蒙古军在匈牙利驻守两个季度,肆意蹂躏其国土,直至1242年二月,蒙古军得知窝阔台去世的消息奉命班师。回程中,拔都在伏尔加下游以萨莱城为都,建立了钦察汗国。
拔都西征在欧洲引起了极大恐慌,德国号召组织十字军,英国政府禁止船队入海捕鱼……
蒙哥掌权的时代(1251-1259)是蒙古发展的巅峰期。虽然蒙古已坐拥东起高丽,西至俄罗斯,南达淮河,北抵贝加尔湖的庞大帝国,但犹未满足。乃指派二弟忽必烈引军南下,三弟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西征,他自己则亲征中国。旭烈兀西进的目标有三个:消灭伊斯马仪派教长国、巴格达哈里发,征服埃及。
忽必烈建于北京的妙应寺
1256年初,旭烈兀渡过阿姆河,攻取了马赞德兰和该地各大城堡;年底夺取了首府阿剌模忒堡,从而宣告伊斯马仪派教长国的灭亡。1257年旭烈兀在哈马丹时派人到巴格达招降,被哈里发拒绝。1258年二月在蒙哥军的强攻之下,巴格达陷落,哈里发穆斯塔辛被裹在毯子里让马乱踏而死。1259年,旭烈兀向叙利亚进军,1260年大马士革开城降敌。正当旭烈兀打算进攻埃及之际,军中得到蒙哥在四川被打死的凶信。旭烈兀立即率部东归,至大不里士时获悉忽必烈已登上大汗之位,遂顿师不前,以观形势。此时蒙古在叙利亚的守将怯的不花军,被埃及歼灭;旭烈兀的西征至此结束。此后,蒙古内部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大汗位争夺战、封地争夺战、利益争夺战,兄弟反目,叔侄动兵,空前绝后的蒙古大帝国开始走向没落。虽然在以后一百多年的岁月中,伊儿汗、帖木儿帝国挟蒙古之余威,继续对世界进行了一系列扰乱:屠掠印度德里、洗劫大马士革、生擒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将土耳其人逐出安纳托尼亚……但毕竟已属强弩之末,世界又渐渐恢复了秩序。在这场欧洲人所谓的黄祸中,感觉切肤之痛的首先是华夏民族——1271年忽必烈大汗灭南宋王朝,入主中国。中国人第一次做了亡国奴。
蒙古人从极度落后的蒙兀室韦原始部族走向军事大帝国,统治了欧亚两洲的绝大部分土地。然而它所毁灭的对象,大部分都比它的文明程度高。它杀戮、抢劫、焚毁;它发动的战争只有一个结果:死亡与倒退。
这就是使世界一直耿耿于怀的蒙古人的西征。
UID
123
帖子
1849
精华
5
积分
5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7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15
最后登录
2025-5-24
查看详细资料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最近访问的版块 ...
真实IT经验
大地云控
官方发布
通知公告
产品下载
购买咨询
技术讨论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
状态统计
访问控制
基础策略
内置服务
网络设置
应用过滤
特殊应用
网络审计
WEB审计过滤(WAF)
DNS过滤
WEB代理及过滤
FTP、POP3、SMTP过滤
MSN、QQ过滤
VOIP应用
防病毒、防垃圾邮件引擎
入侵防御
蜜罐检测
IDP规则及IPS状态
远程接入
用户认证
IKEv2/IPsec
OCSERV
PPTP/L2TP
OpenVPN/SSLVPN
WireGuard
SoftEther/SSTP
SSL接入
大地云控
IT技术交流
硬件选型
虚拟化&云计算&SDN&NFV
真实IT经验
灌水聊天
同行动态
行业信息
龙门阵